儿科学绪论、生长发育与婴儿喂养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长发育评价 根据离差范围的不同,常将X±1SD和X±2SD作为界值点评价分为六等级、五等级和三等级 Z-score +2 +1 0 -1 -2 ①临床检查评估 出生后的生理反射最容易被观察到的有觅食、吸吮、握持、拥抱反射, 这些反射随月龄增加而消失, 如果不出现或不能适时消失,就预示发育存在问题。 (2)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价 (2)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价 ②量表评估 筛查方法 DDST(De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PPVT(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 诊断方法: bayley婴儿发育量表(1-42月) Gesell发育量表(6岁内) Wehsler智能量表(WISC-R) Wechsler学前及初小儿童智能量表(WPPSI) 0-6岁儿童神经心理检查量表 (3)心理行为异常 儿童行为问题 屏气发作:过度换气,呼吸中枢受抑制 吮拇指癖: 遗尿症:多数为良性 儿童擦腿综合征:病因尚不清楚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症状学诊断——依赖临床表现和量表进行诊断 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属特殊发育障碍,是指在获得和运用听、说、读、写、计算、推理等特殊技能上有明显困难,并表现出相应的多种障碍综合征。 三、婴儿喂养(0.5学时) 重点:母乳优点 掌握:食物转换(辅食添加)原则 了解儿童对能量需求特点。 1.婴儿营养特点 婴儿儿童从宫内生活环境转换到宫外后,及时正确的喂养及良好的营养是保障生长发育的基础。 由于婴儿出生后经历了器官功能及体格快速生长发育的急剧变化 独特的营养需要——即高代谢及高营养素更新率。 2.母乳喂养促进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力倡导母乳喂养,已把促进母乳喂养作为重大措施之一,并提倡4个月以内婴儿母乳喂养率至少达85%以上。 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 人工喂养 混合喂养 3.母乳喂养优点 ①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可作为4-6个月以内婴儿唯一、最佳的营养来源。母乳恒温新鲜,省时省力,经济。 ②母乳喂养有助于建立亲子关系:对婴儿早期智力开发和今后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③母亲产后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促进母亲早日恢复;母乳喂养还能减少乳母患乳腺癌和卵巢肿瘤的可能性。 3.母乳喂养优点 ④母乳质和量会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不断变化以适应婴儿需要,最适合婴儿胃肠功能的消化与吸收。 ⑤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人乳中含有大量免疫活性细胞及其他免疫活性物质,可增强婴儿抗感染能力。 SIgA:不受肠道酸碱度影响,有抗感染和抗过敏作用。 乳铁蛋白:是一种铁结合蛋白,铁有强大的螯合能力,能夺走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赖以生长的铁,从而抑制病原菌生长。 溶菌酶:是一种非特异性保护因子,含量为牛奶的3000倍,溶菌酶可促进乳酸杆菌生长,可溶解细菌细胞膜而杀伤细菌。 4.部分母乳喂养及人工喂养 部分母乳喂养 因母乳不足或因其他原因加用配方乳等予以补充,即为部分母乳喂养。 人工喂养 婴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完全采用配方奶或牛、羊乳等代乳品喂养婴儿,称为人工喂养。 5.婴儿食物转换(辅食添加) 目的:补充营养、向成人饮食过渡。 原则:稀到稠,少到多,细到粗,一样到多样 先稀后稠,逐渐增加稠度提高食物密度。食物性状:先液态、后泥状、再从有渣的半固体到固体 添加顺序:先谷类食物如米粥、米粉,其次蔬菜、水果泥,再加动物性蛋白。 添加时间:4-6个月以后添加。 不当添加: 添加辅食过晚或不恰当可导致贫血、体重增加缓慢等。过度喂养导致肥胖。 同学们学习进步! 2-18岁生长曲线图 3.常用测量指标 坐高(sitting height)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可显示躯干的生长 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增长,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而降低。 当儿童患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时,坐高占身高百分比明显增大,即上部量下部量 一般出生时为66%, 4岁时60%, 10岁时54%。 3.常用测量指标 头围: 自眉弓上缘经枕骨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 出生33-34cm, 1岁46cm, 2岁48cm, 15岁(成人)54-56cm。 头与身长比例 3.常用测量指标 胸围: 自乳头下缘经肩胛骨下缘围绕胸一周的长度。 出生时胸围小于头围 随月龄增加逐渐赶上头围, 1岁时与头围相等。 头胸围生长曲线 cm 3.常用测量指标 骨骼 颅骨发育主要通过头围、骨缝闭合以及前、后囟闭合时间来衡量。 颅骨缝出生时可略微分开,3-4个月闭合; 后囟出生时已闭合或接近闭合,最迟出生后6-8周闭合; 前囟1-1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