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习作教学,用真情与技巧两条腿走路
习作教学,用真情与技巧两条腿走路
【天雷滚滚】
四年级期末考试批卷现场炸开了锅。
习作试题为:“帮助,一个美丽的字眼。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或者,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帮助过别人。选择一个帮助的故事写下来。题目自己定。”
平心而论,这并不是一个难写的题目,也不算远离学生的生活。可是,随着批卷的进行,我们读到了大量的“让座”“送伞”,更有一篇篇雷人之作登场,令人瞠目。
——汶川地震那会儿,小作者奔赴灾区,从废墟中挖出灾民,磨破了双手也在所不惜。
——路过小河,见有人落水,小作者纵身跃入,救人后不发一言,潇洒地离开。
——因为制止小偷行窃被擒,当刀架在脖子上之时,小作者灵机一动,提议与小偷叔叔赛跑。单纯的小偷答应了,于是被诱进了派出所。
……
这样的卷子怎么批?老师们的意见很不统一。
愤怒的激进派认为应判不及格,公然造假,公然粉饰自己,严重违背教人求真的教育初衷,也严重违背《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的要旨。
温和的保守派认为虽然内容是虚假的,但从表达上来看,习作结构完整、语言流畅。习作是对语文能力的考核,并不是诚信测试,不应过分地强调真实。
圆滑的中立派的论调像极了黑色幽默:你能保证你看上去真实的文章都是真实的吗?换言之,文章的真假本无从考证,只要写得像,就是真的;写得不像,他们也是走在从“赤裸的虚假”到“伪饰的真实”的路上。
……
争论的最终结果是疲惫的,是一种无奈的折中:反对作假,习作应写真事、抒真情,不可因为真实的不可认定以及现实的种种无奈而放弃在习作中应承担的育人职责;但习作更侧重对语文能力的考核,文字表达的能力不应受到其他因素的牵连。因此,老师们商定,凡确认为虚假的文章,在原来的基础上加扣3分,即习作成绩下调一个档次。
【面壁思过】
试卷呈现的情状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情况的客观反映,我们没有理由将责任一股脑儿推到学生身上。冷静地面壁思过后,我决定从教学实际中寻找原因,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中揪出滋生习作造假的温床。
一、是技巧,还是真情——学生对习作的意义理解多少
三年级学生入学之初,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向孩子唠叨:“三年级了,要写作文了。作文要好好写啊,考试的时候要占40分呢!”常有家长央求老师帮助孩子补习作文,为的就是在语文考试中有个好分数。因此,在绝大多数学生的理解中,习作与抄写生词、背诵课文、做练习题等作业一样,只是学习任务,是谋取考分的工具。
在这样的认识背景下,“造假”又有什么关系?在学生看来,习作与造句一样,只要文从字顺,只要能保证得分,什么好写就写什么。至于习作中的“情”,那也是为了增强习作感染力的调料,是保证高分的利器。因此,那些从不乘公交车却大写让座的、那些勇救遇难者和勇斗歹徒的“少年英雄们”,并不是诚心欺骗,他们只是表错了情、煽过了火候。他们的初衷,只是为了“炫技”,为了能写一篇感人至深、荡气回肠的好习作,让批卷老师“龙颜大悦”,朱笔一挥,给个好分数。
不可否认,习作是语文能力的体现,“技巧”是考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究其本质,习作的意义远不只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是为表情达意而写。“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报任安书》)所以,写作是一种因情造文的实践过程,是一种交流,为了更好地理解沟通;更是一种记录,童年时代那些难忘的事件与情思,认知能力的增长与改变都储藏和体现在字里行间。
理解以上观点并不难,这些观点充斥于各级各类的教师论文,也充斥于教师们各种各样的汇报交流,但可惜的是,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星星还是那颗星星”。如何将教师对习作的科学认识传递给学生,如何渐次扭转学生对习作的消极与片面的认识,从而激发起积极的写作动机,这是亟待我们解决的难题。
有一些老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学校有一位老师,会用心保存每一届学生的一些习作。接新班后,会用相当的时间跟学生讨论习作的意义,并将往届学生的习作读给他们,一起分享那些难忘的记忆,并希望他们也能够在行走的过程中留下这些温暖、新鲜的故事,那些细碎、微妙的情思。她取消了“练笔本”“习作本”的说法,每本习作都有自己的名字,甚至允许学生同时准备多个本子,每本都是不同类型的文集,画上封面,写上前言。习作有了生命的意义,就像心灵有了归属。学生每次习作,都带着这样的正能量,因而真情涌动。有一个女孩子,准备了四种颜色的活页纸,根据她故事的情感选择纸张颜色:粉色代表温暖,绿色代表快乐,蓝色代表忧伤,紫色代表痛苦。后来,她把这些纸张装订成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