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与政县天保工程建设与三岔沟村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与政县天保工程建设与三岔沟村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总结了和政县天然林资源现状及天保工程实施情况,介绍了三岔沟村的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状况,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优势,并提出了建立健全森林旅游资源管护、发展规划、市场、产品开发和科技支撑五大体系。
关键词天保工程;生态旅游;茶园经济;存在问题;发展对策;甘肃和政
中图分类号S77;S759.5;F32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9-0216-02
在重点地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天然林资源过度消耗而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以对人类和中华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作出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战略决策。以实施天保工程为契机,和政县的森林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1]。罗家集乡三岔沟村的森林生态旅游业迅速成长起来,有力地促进了当地茶园经济的发展。
1天然林资源现状及天保工程实施情况
1.1天然林资源现状
全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3.83万hm2,天然林1.35万hm2,其中有林地0.78万hm2,灌木林地0.57万hm2。活立木蓄积量达65万m3。和政县的天然林树种,如陇属枇杷、高山柳、小蘖、小叶鼠李、山杨、角榛、玫瑰、探春、云杉、山榆等,种类多、数量大。许多野生动、植物在这里生存繁衍。现有野生动物6纲60科243属400多种,现有野生木本植物20科33属100多种,草本植物39科50属400多种,菌类20科30属100种,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有310多种。由于森林面积大,郁闭度高,林下资源和林副产品也很丰富,成为林区群众发家致富的重要自然资源[2]。
1.2天保工程实施情况
和政县于2000年3月开始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一是根据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编制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政县实施方案》;二是2000―2010年管护森林面积达到9 666.67 hm2,完成飞播造林2 133.33 hm2;三是出台了《和政县人民政府禁牧禁止垦令》,实行森林资源规范化管理;四是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指导思想,保证天保工程资金专款专用,使天保工程资金得以更有效地控制和利用。
1.3天保工程区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迅速
以丰富的天然林资源和优美的生态景观为依托,和政县的森林旅游产业逐渐兴盛起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2009年接待游客11万人次,综合收入4 200万元,门票收入51万元。全县有13个旅游景点,即松鸣岩、南阳山、牙塘水库和三岔沟等,其中三岔沟景点发展最为迅速[3]。
2 三岔沟村森林旅游业发展状况
生态旅游业已经成为广大群众发家致富的一项朝阳产业,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2009年2月,和政县出台了《中共和政县委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为该县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指明了发展方向。
2.1三岔沟村基本情况
三岔沟村位于和政县罗家集乡南部,涉及11个社,233户,1 068人,林地总面积728.86 hm2,其中家庭承包林地691.13 hm2,村集体林地20.73 hm2,社集体林地17 hm2。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广大群众承包了林地,造林、护林积极性空前高涨,自发在自家林地上植树造林,开展森林旅游活动,实现了“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
2.2茶园经济是最基本的方式
自2003年以来,三岔沟旅游人数逐年增多,旅游服务收入不断增加。到2009年,旅游人数达4.7万人次,较2000年增长了45倍;旅游直接收入达397万元,较2000年增长了近100倍。由于当地群众经济比较困难,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较小,茶园经济迅速增加,成为生态旅游服务的基本方式。据统计,三岔沟共有各类休闲茶园11家,以露天、温室和农家小院为主,主要有丽翠山庄、水帘洞山庄、阳光茶园、中华休闲茶园、农家乐山庄、马场娱乐园、清莲茶园等。从业人员达到153人,其中投资股东21人,聘用的服务人员132人。这些茶园虽然基础设施简单,但是环境优美、风格各异,食品卫生达标,服务规范、经营文明,游人如织,生意十分火爆。
茶园服务项目多,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餐饮服务。各个茶园都提供手抓羊肉、“松鸣岩”草鸡、河州包子、凉面、酿皮子等风味饮食,价格合理,份量足,味道鲜美,使游客满意而归。二是住宿服务。部分游客可以住在三岔沟享受“天然氧吧”,领略心旷神怡的深山独特韵味。三是露天会议。各个茶园地势平坦,面积较大,可以容纳100多人开会。这里几乎每天都有会议,有时一天有数次。四是学习考察。三岔沟由于特殊的地形、气候、水系和植被,为大量珍禽异兽提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