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时代中原科学技术及其特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帝时代中原科学技术及其特点

黄帝时代中原科学技术及其特点   摘 要:黄帝肇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始祖”、“人文始祖”。黄帝时代所开创的业绩几乎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方方面面。在自然科学技术方面,黄帝时代的中原地区在天文历法、气象、数学、物理学、地学、医药卫生等领域取得了重大进步,出现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创造发明。黄帝时代的中原科学技术具有中心性、融合性、辐射性、不平衡性等特点。   关键词:黄帝时代;中原地区;科学技术;成就;特点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8)06―0210―05      黄帝肇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始祖”、“人文始祖”。黄帝是代表具体人黄帝、黄帝族团和黄帝族团世袭领袖的名号,是黄帝时代的代名词。黄帝作为世袭领袖的年代约在公元前4420―前2900年间。黄帝时代所对应的考古学文化主要是仰韶文化的中晚期。第一代黄帝出生于有熊的轩辕丘,有熊的地望在今河南新郑市(从建制沿革来说,还包括今新密市),黄帝族的发祥地在以新郑一带为中心的中原地区。黄帝又在有熊建都,都城就建在有熊的轩辕丘。新郑一带也是黄帝的主要葬身之所,今新郑市黄帝陵是黄帝葬身之所中一座最具代表性的纪念性陵墓。   在中华远古史上,黄帝时代第一次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各部落,出现了具有国家职能的社会管理机构;物质、精神、制度等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出现了文明的曙光。黄帝开创的宏伟业绩彪炳青史,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五千多年文明长河。黄帝时代所开创的业绩几乎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方方面面。清人《新镌古今帝王统系天下分合图》说:“黄帝有熊氏,……在位百年,年一百十一岁,制文字,制阵法,造律吕,制历象,制医书,制衣裳、宫室、器用、舟车、货币,划野分州,立井制?┠丁?…??”这基本上指出了黄帝时代创造发明的领域与行业。下面主要从自然科学技术角度,对以中原①为活动基地的黄帝时代的中原在天文历法、气象、数学、物理学、地学、医药卫生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及这一时期科学技??的特点作一梳理与阐释。      一、黄帝时代中原地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进展      (一)天文历法   黄帝时代已出现了历法,制定了《调历》。《竹书纪年》载:黄帝“游于洛水之上……龙图出河,龟书作洛,赤文篆(绿)字以授轩辕”。这里提到的“河图”、“洛书”,有学者认为就是古代的天象历法。《史记》卷26《历书》引太史公司马迁的话说:“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于是有天地神?o物类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索隐》按:“《系本》及《律历志》:‘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吕,大桡作甲子,隶首作算数,容成综此六术而著   收稿日期:2008―07―30   作者简介:陈习刚,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调历》也。’”可见,黄帝考定星历就是指制定《调历》,《调历》是当时天文、气象、数学、纪日等领域所取得成果的体现与总结,也就是汉朝初年流传的六种古历之一的《黄帝历》。《史记》卷26《历书》说:“昔自在古,历建正作于孟春。”《索隐》按:“古历者,谓黄帝《调历》,以前有《上元太初历》等,皆以建寅为正,谓之孟春也。及颛顼、夏禹亦以建寅为正。唯黄帝及殷、周、鲁并建子为正。”   关于“正闰余”,《集解》说:“《汉书音义》曰:‘以岁之余为闰,故曰闰余。’”《正义》:“邓平、落下闳云:‘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按:计其余分成闰,故云正闰余也。每一岁三百六十六日余六日,小月六日,是一岁余十二日,大计三十三月则一闰之耳。”这说明黄帝时代已有了历法上的闰年闰月知识。如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批带有太阳纹、日晕纹、月牙纹、星座纹的彩陶片,其中一件陶钵上的12个太阳纹,有学者认为12个太阳可能象征12个月,其星座纹有学者认为与星座纪年有关。   当时的历法水平,从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穴的设计上可见一斑。“西水坡45号墓的墓穴形状选取了盖图中的春秋分日道、冬至日道和阳光照射界限,再加上方形大地,一幅完整的宇宙图形便构成了。它向人们说明了天圆地方的宇宙模式、寒暑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更替、春秋分日的标准天象以及太阳周日和周年运动轨迹等一整套古老的宇宙理论”;“尤其令人惊讶的是,依照墓穴的实际尺寸,这张盖图所表示的分至日的昼夜关系非常合理,特别是春分日道,其昼夜关系的准确程度简直不差毫分。这比依《周髀算经》所复原的盖图更符合实际天象。”②   黄帝时代设置了天文官。由古典文献记载可知,当时已设置了分管天文历法方面的官职。如羲和是占日的官,负责观测太阳的运行;常仪是占月的官,负责对月亮运行的观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