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构建与谐社会_00005
构建与谐社会_00005
【引言】
和谐社会是每个人心中的向往与愿望。因为,和谐社会没有无知和愚昧;没有办事不讲程序与恣意妄为……有的是,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有的是“君子坦荡荡”“君子山岳定”;有的是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有的是高尚、美好的社会追求,法治社会的民主以及社会精神状态的积极向上;有的是,和谐、和睦、和善、和解、和为贵、和气生财、和平发展;有的是,用语显和谐,出言顺人心,大家都使用暖人心窝的语言,从而让我们的社会无茶无酒水也甜,到处呈现春风拂面、激情洋溢的新气象……所以,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热情呼唤,是我们始终不渝的追求,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走进和谐社会的氛围中,领略那难以言说的美妙吧!
【一号美文厅】
和谐社会是知识社会
邓伟志
和谐社会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第二部分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需要以社会科学为指导。社会科学是关于社会的知识,它所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的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因此,只有运用社会科学,才能实现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以自然科学为指导。自然科学是反映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然界自身发展的规律的。因此,只有运用自然科学,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因此,和谐社会只能是知识社会。
严格地讲,和谐社会的和谐度是有高中低之分的。在生产力低下的时空中也有过和谐社会。我们今天要构建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应当是知识社会。今天有些不和谐是愚昧造成的。无知带来不和谐。贫穷、愚昧、腐败是社会的三大毒瘤。“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坦荡荡”容易和谐;“常戚戚”不容易和谐。唐代孟郊说的“山岳定”容易和谐;为了蝇头小利争来争去的“丝毫争”就不容易和谐了。我们要的是“坦荡荡”与“山岳定”之类的和谐。
那么,怎样才能有知识呢?这就要学习,学习社会科学,学习自然科学。应当承认,我们不仅是现代科学的素质不高,而且人文知识也不算多。可以相信,倘若能把我们中国人受教育的程度提升一个年级,社会的和谐度就可以上一个台阶。现在,到处都在提倡“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学习,不仅受教育少的人要学习,而且受教育多的人也要学习。社会是个百科全书。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各行各业的人都要学习,即使是大专家也要学习。专家的长处在于专,专家的短处也在于“专”所带来的对专以外的知识很难知之甚多。社会在一日千里地向前,学习决不能有一刻停歇。
现在有些人成天埋在文山会海中,不读书,不实践,因此,说话只会说套话,干巴巴,硬邦邦,没人爱听。那些埋在文山会海里的人,往往以实践经验丰富自诩;殊不知,不深入实践,浮光掠影,是学不到真本领的。
学习科学,不仅要学习科学知识,而且要学习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比科学知识更重要。和谐社会的支柱应当是科学精神。没有科学精神的社会发展是苍白的。
所谓“科学精神”就是求真精神,一是一,二是二。所谓“科学精神”,就是怀疑和批判精神。怀疑和批判是创造性劳动的起点。
“弄斧到班门,下棋找高手。”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应当尽量把知识水平往高处提。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思考练习
1.解释下面词语的含义。
①自诩②浮光掠影
2.你同意作者所说的“今天有些不和谐是愚昧造成的”的观点吗?请结合身边的事例简述理由。
3.通览本文,你认为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尽到责任?
【二号美文厅】
和谐的名与实
顾勇华
有些人口称“大力构建和谐社会”,其言其行往往与和谐社会相去甚远。有时,是借和谐之名,变相取消批评和自我批评,把和谐变成一团和气。有时,是讲和谐就抵触舆论监督,甚至千方百计设置障碍。有时,是办事不讲程序,恣意妄为,谁有意见谁就要担起“影响和谐”的责任。有时,是故意掩盖矛盾,尤其是隐瞒群众疾苦的实情,谁说实话谁就是“破坏和谐”的罪人。构建和谐社会,不能不重视消除这些有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因素。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谈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理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对理想社会追求与向往的体现和升华”,这些话讲得很有深意。
与此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已经成为一个被广泛使用的社会政治概念。不过,当人们在任意级别、任意内容的会议或报告中都能听到这个概念时不难发现,“和谐”二字有“名”与“实”之别。
全国“两会”上传递出来的声音,是一种很“实”的说法,至少告诉人们这样一些信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