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理学166个现象六.PDF
本文来源于后花园网文,更多请访问 HTTP://WWW.LOVEHHY.NET 或者 HTTP://WWW.HHYWW.NET
心理学166个现象六
本文关键词:心理学 现象
101拍球效应
拍篮球时,用的力越大,篮球就跳得越高。对学生的期望值越高,学生潜
能的发挥就越充分。优秀的老师总是尽可能地信任学生,不断鼓励学生;而批
评则尽可能委婉,不使矛盾激化。
102旁观者效应
1993年,四川达竹矿务局一名高考超过录取分数线28分的韩姓男同学,戏
水不慎滑入深水区。结果围观者甚众,且其中不乏青壮年,却无一人伸出援助
之手,终于使小韩溺水而死。黑龙江一级飞行员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歹徒刺死。
1993年夏,在云南昆明,一位农村姑娘被一群歹徒压迫裸体游街……虽然我们
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人多力量大”的故事,但越来越多的事实却向我们证
明,人多,力量却并不一定大,相反,很多时候恰恰是因为人多,力量分散
,力量反而显得小了。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旁观者效应”,也有人戏称
为“龙多不下雨”。旁观者效应的提出,始于美国纽约发生的震惊全美的吉诺
维斯案件。吉诺维斯案件是1964年发生在美国的一件凶杀案。案发的那天凌晨
三点,一位名叫吉诺维斯的姑娘在返回公寓的途中被一歹徒持刀杀害。案件的
特别之处在于,案件持续了30多分钟,遇害者的38个邻居听到了呼救声,其中
许多人还走到窗前去看了很长时间。然而,在遇害者与跬讲返?0多分钟里,没
有一个人去援救她,甚至没有人行举手之劳,打电话及时报警,致使一件本不
该发生的惨剧成为事实。案件发生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有人认为,惨剧发
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都市人际关系的冷漠,而社会心理学家们则不这么悲观。他
们认为,人们没有及时提供帮助的原因,在于许多人都有一种“也许其他旁观
者会帮助受害者”的想法,所以,大家都对别人抱有良好的期望,把责任推给
了别人,而认为自己没有提供帮助的责任,结果导致谁也没有真正提供帮助。
旁观者效应的根源,在于责任的分散。旁观者越多,每个人所感受到的自己所
肩负的责任就越小,因而提供帮助的可能性也越小;而那些认为“除了自己没
有人会去帮助受害者”的旁观者则会感觉到自己对受害者负有不可推卸的救护
之责,因而实际上提供援助的情况倒比较多。众目睽睽之下发生如此之多的惨
剧,
103泡菜效应
同样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分开煮,其味道是不一
样的。人在不同的环境里,由于长期的耳濡目染,其性格、气质、素质和思维
的方式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差别,这正如人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泡菜效应”揭示了“人是环境之子”的道理,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不可
抗拒的影响作用。人在幼年时期对环境的影响更为敏感,染苍则苍,染黄则黄
。“出于污泥而不染”是对某些XXXXX而言的,却不符合儿童的实际。
启示:幼儿直接浸泡在幼儿园与家庭的环境之中,每一位教师和父母是否
认真细致地考虑过孩子所处环境的各种因素是否健康?每一种因素将对幼儿产
生怎样的作用?对显在的有害因素是否予以了积极的消除或控制?从心理健康
角度看,精神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往往超过了物质环境的作用,老师与父母
为孩子营造了怎样的精神环境?是否是多支持、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多
欣赏、多自由、多自主、多选择精神环境?
104培哥效应
在有些电视节目中,曾有人做过所谓奇特的记忆表演。一般都是在舞台上
立一块黑板,然后随意让观众说出一些词语、数字、节目名称、公式、外语单
词等等,并按序写在黑板上。表演者在这一过程中不看黑板,但他却能根据观
众的要求准确地讲出其中的任意一项内容,甚至还能把全部内容倒背出来。
这种表演看起来十分神奇,其实只不过是运用了培哥记忆术,产生了“培
哥效应”罢了。这种方法实际上并不难,它是自创一套记忆编码,比如
,⑴——帽子,⑵——眼镜,⑶——围巾,⑷——衣服,⑸——腰带
,⑹——裤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