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方差分析(第11章)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结论 ABC交互作用结论:ABC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军装类型、环境和活动状态三方面综合考虑,彼此的改变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主要处理因素(军装类型)两两比较的结果:穿第4种军装,战士主观热感觉较低,穿第5种军装,战士主观热感觉较高,说明第4种军装散热功能较好,第5种军装保温功能较好。 第二节 正交设计的方差分析 (orthogonal design) 基本概念 多个处理组是各因素各水平的部分组合,或称析因设计的部分实施; 能成倍地减少试验次数; 以牺牲分析各因素交互作用为代价; 只分析有意义的主效应和部分重要因素的一阶交互作用。 第二篇 高级统计方法 第十一章 多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 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处理组 随机区组设计:处理组和区组 拉丁方设计:处理组、行区组和列区组 两阶段交叉设计:处理组、区组和阶段组 表11-1 家兔神经缝合后的轴突通过率(%) 外膜缝合 束膜缝合 1月 2月 1月 2月 10 30 10 50 10 30 20 50 40 70 30 70 50 60 50 60 10 30 30 30 均数 24 44 28 52 第一节 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 (factorial design) 一、两因素两水平的析因设计 表11-1 家兔神经缝合后的轴突通过率(%) 缝合方式 缝合后时间 1月 2月 外膜 10 30 10 30 40 70 50 60 10 30 束膜 10 50 20 50 30 70 50 60 30 30 效应分类 单独效应(simple effect):其他因素的水平固定时,同一因素不同水平间的差别。 主效应(main effect):某一因素各水平间的平均差别。 交互作用(interaction):某因素的各个单独效应随另一个因素变化而变化。 单独效应 当缝合方法(A因素)固定在外膜缝合(a1)时,缝合时间(B因素)为缝合后1月(b1)和2月(b2)的轴突通过率之差(单独效应)为20%。 同理可计算其他单独效应。 主效应 缝合方法(A因素)中外膜缝合(a1)和束膜缝合(a2)轴突通过滤的差别为6%。 缝合时间(B因素)中缝合后1月(b1)和缝合后2月(b2)的轴突通过率差别为22%。 交互作用 缝合方法(A因素)和缝合时间(B因素)的交互作用表示为AB=[(a2b2-a1b2)-(a2b1-a1b1)]/2=2%。 缝合时间(B因素)和缝合方法(A因素)的交互作用表示为BA=[(a2b2-a2b1)-(a1b2-a1b1)]/2=2%。 结论:缝合2个月后束膜缝合和外膜缝合的差异比1个月提高了2% ;或者说,束膜缝合2个月后与1个月后的差异,比外膜缝合方法提高了2%。 图形说明 如果两条直线相互平行,表示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很小; 反之,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说明两个因素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两条直线形成的夹角角度越大,越有理由认为存在交互作用。 方差分析 上述得到的结果都是通过样本获得的结果,要推断总体是否有同样的特征,需进行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后才能下结论。 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可将总变异分解为:处理组间、每个因素的主效应、各因素的交互作用以及误差。 检验步骤(略) 表11-4 析因设计方差分析SS分解 变异来源 自由度 离均差平方和(SS) 总 N-1 (处理组间) IJ-1 A因素主效应 I-1 B因素主效应 J-1 AB交互作用 (I-1)(J-1) 误差 N-IJ 表中N为总例数,n为各组的例数,I为A因素的水平数,J为B因素的水平数,Ai为A因素第i水平的合计数,Bj为B因素第j水平的合计数,C为校正悉数。 表11-4 例11-1试验结果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自由度 SS MS F P 总 19 7420 (处理组间) (3) (2620) A因素主效应 1 180 180 0.60 0.05 B因素主效应 1 2420 2420 8.07 0.05 AB交互作用 1 20 20 0.07 0.05 误差 16 4800 300 结论 A因素主效应结论:A因素各水平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能认为外膜缝合与束膜缝合的作用有差异; B因素主效应结论:B因素各水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说明缝合后1个月的轴突通过率低于缝合后2个月的。 AB交互作用结论:A和B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缝合方法和缝合时间并不随着另一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2×4析因设计 转染耐药基因 抗癌药物 秋水仙碱 长春新碱 多柔比星 Vp16 转染 未转染 3×3析因设计 A药物剂量 B药物剂量 5μg 15μg 30μg 1.0mg 105、85、65 115、105、80 75、95、85 2.5mg 75、115、80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