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5节 《动物营养学》维生素课件.ppt

第2章第5节 《动物营养学》维生素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免疫力 免疫器官和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粘膜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受损,如胸腺萎缩;动物的抗原抗体的应答下降,粘膜免疫系统机能减弱,病原体易于入侵等. * VA缺乏原因及其症状: “世界四大营养缺乏病之一” *原发性:婴幼儿发病较高,因VA 及VA原很难通过胎盘。 *影响消化与吸收功能:腹泻、胰腺 炎、胆囊疾病等。 *影响储藏利用与排泄:肝脏疾 病、蛋白质营养不良、消耗性疾 病和传染病等。 * 预防: *保证膳食中有丰富的VA及胡萝卜素的来源 *预防疾病发生 * VA过量与毒性 急性中毒 成人一次大剂量摄入超过100倍RNI, 儿童一次大剂量摄入超过20倍RNI可导致VA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长期摄入10倍RNI剂量的VA导致VA慢性中毒 畸形儿:对孕妇而言 * 中毒症状 急性表现: 成人:食欲减退、嗜睡或过度兴奋,伴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婴儿:颅压增高症状;呕吐、嗜睡、前囟隆起和眼底水肿 慢性表现: 皮肤干燥,脱屑、皲裂、脱发、头发变粗、牙龈发红;骨皮质增生骨膜增厚;肝脾肿大等 * VA营养状况评价指标: 1. 临床检查: 体症——角膜干燥、溃疡、角化 实验室——视觉暗适应功能测定 眼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测 2. 生化指标: 血清维生素A水平 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 * VA 参考摄入量 成年男性:800ugRE;女性:700ugRE VA计算单位:用视黄醇当量(RE)换算 1ugRE=1ug视黄醇=6ugβ-胡萝卜素 (=3.33IU 视黄醇) 膳食中总视黄醇当量(RE) =视黄醇(?g)+ 0.167×β-胡萝卜素(?g) + 0.084 ×其他VA原(?g) * VA来源: 1)动物性食物 动物肝脏、蛋黄、乳制品和鱼肝油; * 2)植物性食物 一些红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南瓜、荠菜、菠菜、西红柿、辣椒和水果,如芒果、桔子等 * 表 维生素A的主要食物来源 食物名称 VA含量μg/100g 食物名称 VA含量μg/100g 食物名称 VA含量μg/100g 羊肝 20972 蛋黄 438 鱼肉 212 猪肝 4972 鸭蛋 261 五花肉 114 牛肝 鸡肝 北京烤鸭 瘦驴肉 鸡蛋 20220 10414 36 72 310 小红肠鹌鹑蛋 干海带鸡腿 鸡翅 158 337 40 44 68 强化VA、D奶 青鱼 红鳟鱼 鳝鱼 河虾 66 42 206 50 48 * 二. 维生素D (vitamin D) 维生素D是一种作用于钙、磷代谢的激素前体 有足够的阳光照射时可减少这种维生素的膳食需要 阳光维生素 (一)结构与性质 1.结构 环戊烷多氢菲类化合物,可由维生素D原经紫外线激活形成 植物麦角固醇 紫外线 维生素D2 7-脱氢胆固醇 紫外线 维生素D3 * * 2.性质 维生素D比较稳定,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光与酸促进异构作用,应储存在氮气、无光与无酸的冷环境中。 油溶液加抗氧化剂后稳定,水溶液由于有溶解的氧不稳定。 ? * (二)维生素D的代谢 1.吸收 维生素D吸收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大部分的维生素D(约90%)与乳糜微粒结合进入淋巴系统。 经淋巴系统随乳糜微粒进入肝脏。 * 2.转运 维生素D是以与蛋白质结合的形式在血浆中转运,该蛋白质被称为维生素D结合蛋白质(Vitamin D-binding protein DBP)。 * 3.VD3的活化 大多数的维生素D由DBP或脂蛋白携带到肝脏。 在侧链C-25位上羟化形成25-(OH)D3,它是VD在体内主要循环形式。 25-(OH)D3的循环水平是维生索D营养状况良好的测试指标。 第一步:25-(OH)D3的生成 * 第二步:活性VD3的生成 25-(OH)D3+?-球蛋白?肾脏(羟化酶) ?1,25-(OH)2D3和24,25-(OH)2D3 1,25-(OH)2D3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维生素D; 而24,25-(OH)2D3可看作是1,25-(OH)2D3的补充。 * 4.储存与排泄 储存:主要存储于脂肪组织和骨骼肌;其次为肝脏、肾、大脑、肺、脾、骨骼和皮肤少量。 排泄:分解代谢产物主要进入胆汁入肠,随粪便排出,有2%-4%随尿排出。 * (三)主要生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