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制订的叶酸参考摄入量为:婴儿(AI)6个月前为65μg DFE,6个月后为80μg DFE;1岁~、4岁~、7岁~、11岁~、14岁~的RNI分别为150μg DFE、200μg DFE、200μg DFE、300μg DFE、400μg DFE;成年人和老年人相同,为400μg DFE;孕妇为600μg DFE;乳母为500μg DFE。 叶酸的食物来源 叶酸可由微生物和高等植物合成,但哺乳动物不能合成。人类肠道内有的细菌可以合成叶酸,但其量远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 叶酸最丰富的食物来源是动物肝脏、豆类、坚果,较好的来源为绿叶蔬菜、小麦胚芽、肾脏,次好来源为牛肉、花菜,而根茎类、番茄、香蕉、米、玉米、甜薯、猪肉、乳类含量很少。 维生素B6 维生素B6是一组含氮化合物,天然的形式包括吡哆醛(PL)、吡哆醇(PN)和吡哆胺(PM)。 维生素B6多以5’-磷酸吡哆醛(PLP)的形式在体内发挥作用。在肝脏、红细胞及其他一些组织,PL、PN和PM的第五位C都能被磷酸化,它们的生物学活性取决于它们在体内代谢为PLP的程度。这个代谢过程的限速酶是黄素单核苷酸吡哆醛磷酸氧化酶,故核黄素缺乏会影响PN和PM转变为PLP。 生理功能 PLP是氨基酸代谢中多种酶如转氨酶、脱羧酶、脱水酶、消旋酶和异构酶的辅因子,参与神经递质5-羟色胺、酪胺、组胺、多巴胺、γ-氨基丁酸及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也是糖原分解过程中的磷酸化酶的辅因子,参与糖原的磷酸化、神经鞘磷脂的合成;参与亚油酸合成花生四烯酸;参与类固醇激素受体的调控及胆固醇的合成和转运;参与血管扩张剂、胃促分泌素、合成血红素的前体δ-氨基-γ-酮戊酸(ALA)的形成,因而对认知的发育、免疫功能、疲劳的产生以及类固醇激素的活性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可用于治疗呕吐。 PLP作为丝氨酸羟甲基转氨酶的辅酶,通过转移丝氨酸侧链到受体叶酸参与一碳单位的代谢。缺乏维生素B6将影响DNA的合成,这个过程对维持适宜的免疫功能是非常重要的。PLP可能通过参与一碳单位的代谢而影响到细胞的增殖、磷脂代谢、免疫功能。 由于维生素B6在动植物食物中的分布相当广泛,在临床上严重的维生素B6缺乏很罕见,但是边缘性的轻度缺乏较多见,并通常与其他B族维生素缺乏同时存在。 人体缺乏维生素B6时会出现虚弱、失眠、周围神经病变、癫痫样惊厥、忧郁、精神错乱,眼、鼻与口腔周围皮肤发生脂溢性皮炎,并可扩展至面部、前额、耳后、阴囊及会阴等处。体征有前臂和膝部色素沉着、口炎、唇干裂、舌炎,并呈现低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 婴幼儿及个别成人患者有神经精神症状,易受刺激,抑郁以及神志错乱等。 早期维生素B6缺乏的生化改变有血浆PLP和尿4-PA(4-吡哆酸 ,维生素B6的代谢最终产物 )含量降低,随后与氨基酸代谢有关的酶的活性降低,尿中黄尿酸盐排出增加。 维生素B6缺乏对幼儿的影响较成人大。食用罐装高温高压消毒的配方奶(据估计维生素摄入量<1mg/d)的婴儿会出现烦躁、肌肉抽搐、癫痫样惊厥、呕吐、腹痛、体重下降以及脑电图异常等,补充维生素B6后恢复正常。 孕妇对维生素B6的需要量增加,有患低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的可能。 维生素B6过量 有报道,临床上用维生素B6治疗恶心呕吐时可出现颜面潮红、颈部、腹部、臀部、四肢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有淡红色斑丘疹。甚至出现胸闷、气喘、口唇青紫、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心音微弱过敏性休克。 参考摄入量 维生素B6的需要量与蛋白质的摄入量成正比。 维生素B6的RNI 0~6月龄的婴儿为0.1mg/d,7~12月龄的婴儿为0.3mg/d;1~17岁为0.5~1.1 mg/d;老年人与成年人相同,为1.2 mg/d;孕妇、乳母为1.9 mg/d。 食物来源 维生素B6在肉类、蔬菜、水果、坚果、谷类(特别是胚芽部分)、豆类、蛋黄、鱼、奶、含量丰富。含量最高的是白色肉类如鸡、鱼肉,其次是肝脏、豆类和蛋黄。 动物性食物中维生素B6的生物利用率高于植物性食物。 肠道细菌丛也可合成少量维生素B6。 在发达国家,成人维生素B6的主要来源是强化的快餐谷类食品、含有畜鱼禽肉的三明治、土豆、富含淀粉的蔬菜、非柠檬类水果。 维生素C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因具有高度的还原性,在体内羟化过程中作为底物和酶的辅因子,故具有抗氧化作用。 在组织中以还原型和脱氢型两种形式存在,并通过氧化还原互变,因而具有生理活性。 生理功能 维生素C在机体具有多种功能。作为还原剂,主要是参与机体的羟化和还原反应,为形成骨骼、牙齿、结缔组织及一切非上皮组织细胞间粘结物所必需。 膳食中缺乏维生素C时,胶原合成障碍,使创伤愈合延缓,毛细血管管壁脆弱,皮下出血,出现坏血病,因为在胶原合成中,前胶原的α肽链上的脯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