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公共关系传播.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6-公共关系传播.ppt

第6章 公共关系传播 学习目标: 掌握公共关系传播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掌握公共关系传播的类型及媒介特点 学会运用恰当媒介进行公共关系传播 核心概念: 传播 媒介 第一节 传播概述 一、传播的含义 传播是人类古老的精神活动 部族衰落时通过口述与图画传播 通过烽火台传递作战信息 传播(communication) 指人们通过一定载体将信息分享,使之扩散或保存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 传播的内容为各种各样的信息。 传播的结果是将信息有效地扩散和保存。 二、公共关系传播 含义:是社会组织针对目标公众发出信息以实现公关目标的活动。 特点: 主动性 目的性 明确性 公开性 三、传播的要素 传播活动有五个基本要素:信源、信息、媒介、信宿和反馈,即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载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 (一)传播的基本要素 信源(传播者)。即信息的发出者; 信息。即传播的内容; 媒介。即传播载体和渠道; 信宿(受众)。即信息的接收者; 反馈。即来自信息接收者的反应。 (二)传播的外部因素 时空环境 心理因素 文化因素 权威因素 四、传播的模式 1.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 2.申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 3.施拉姆的反馈传播模式 1.拉斯维尔的五W模式 拉斯韦尔 1948 《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 任何一个传播过程都可分解为5个部分: “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s” 评价: 早期传播学的经典理论,奠定了基础; 是一种典型的单向传播模式,它只注重信息的传递,忽视了反馈环节。 2.申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 评价: 贡献: 揭示了“编码和译码”,导入了“噪声”概念 局限: 缺乏信息反馈,是单向的,忽视传播过程客观的社会性因素和双方的主观因素。 3.施拉姆的反馈传播模式 评价: 此模式是从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突破了以往的单向直线传播模式,引进了信息的反馈机制,通过调整和角色转化,使传播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的可控状态。 是现今最为理想的模式。 第二节 传播的基本类型 根据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一般可将传播分为四种类型: 自我传播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1.自我传播 内涵:又称人内传播(intra-personal communication)。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主我I和宾我Me的传播 表现形式:自我反省,回忆思考,自言自语,自我发泄,自我陶醉,思想斗争,内心冲突等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特点:主客体集于一身,隐蔽性强 2.人际传播 内涵:人际传播——(personal communication)是人与人之间因交际而发生的信息传播活动。 人际传播的两种方式: 面对面交谈(语言、动作和表情等) 非面对面传播(电话、书信和电报等) 特点: (1)具有交流信息的“私密性”; (2)强烈的“情感性”; (3)反馈的“及时性”; (4)传播范围小,速度慢。 3.组织传播 内涵:指组织和其成员之间、同公众之间、同所处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 ★ 典型的公共关系传播,有组织、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特点: 传播的主体是社会组织; 传播的对象十分广泛、复杂; 传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可控性。 4.大众传播 (mass communication) 内涵:指职业传播者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将大量复制的信息传递给分散的公众的一种传播活动。 mass communication的三层含义: (1)规模庞大的传播机构 (2)大批复制的传播内容 (3)众多的传播对象 特点: (1)信息公开,面向社会,不再具有保密性。 (2)信息单向流动,受众反馈有限。 (3)信息包罗万象,受众范围极广。   (4)信息传播速度快。   (5)受众有强烈的选择性。 第三节 公共关系传播媒介 一、语言媒介 语言媒介包括: 有声语言媒介 无声语言媒介(文字符号) 有声非语言媒介(类语言) (有声但不分音节,如笑声、掌声、重读、语调等) 无声非语言媒介(体语——肢体语言) 1.有声语言媒介 方式:答记者问、与员工谈心、电话通讯、 内外谈判,各类演说、宾客迎送辞等。 特点:信息反馈迅速,形式灵活多样,传播效果明显。但应注意语言的技巧和使用。 2.无声语言媒介——文字符号 方式:社交书信、会议纪要、刊物、新闻稿等 特点:超越时空,便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