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吸附分离功能纤维素材料.ppt
在生命现象中,起关键作用的生物大分子及聚集体——蛋白质,核酸、病毒,细胞等,在某些条件下都表现了液晶态的特征,液晶广泛被假定作为许多生物体系的模型。 §6.1.2 液晶的研究简史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Du Pont公司发现聚(4-氨基苯甲酸)和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的液晶溶液可以纺出高强度模量的纤维(“芳纶”)后才引起人们的普遍注意。 表6-1 纤维力学性能比较 3.4 340 1.50 PBO 3.0 300 370 1.58 PBT 2.3 28 141 200 1.47 Kevlar-149 2.8 28 62 200 1.44 Kevlar-29 3.2 88 1.44 Vectran 3.8 136 1.40 Ekonol 典型液晶高分子 5.3 100 822 1060 1.96 碳纤维 2.1 21 17 236 1.18 腈纶 1.7 32 19 263 1.14 尼龙-6 1.3 28 25 137 1.38 PET 1.3 17 22 49 0.91 聚丙烯 实际 理论 实际 理论 强度/Gpa 模量/GPa 密度/g.cm-3 纤维 表6-2 液晶的多晶形态分类 §6.1.3 液晶的分类 §6.2 液晶高分子的基本结构 §6.2.1 液晶的化学结构——液晶基元 液晶基元具有明显的刚性和有利于取向的外形(如长棒状或盘碟状等)。常见液晶基元的核心成分是1,4-亚苯基。 主链型,如PPTA以及PET与对羟基苯甲酸(HBA)的共聚物PET/HBA等: 侧链型,如取(甲基丙烯酰氧已基氧联苯腈)等: 甲壳型,如聚[2,5-双(对甲氧基苯甲酰氧基)苯乙烯]等: 串型,如已二甲酰氯与2,5-双(辛氧苯甲酰基)-1,4-苯二酚的缩聚物等: §6.2.2 高分子液晶的结构和性质表征及液晶织构 用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可研究不同尺寸微区的织态结构并可初步猜想属于那一种液晶态; 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通过测定原子在空间排列的细节,以判断液晶织构的类别,并能够测定分子链的取向; 用核磁共振(NMR)可以测定出序参数等十分重要的结构表征量; 差示扫描量热(DSC)方法测定液晶各种转变温度的数据。 所谓织构是指多晶固体中微晶的形状、尺寸和取向的特征,常用偏光显微镜和电镜照片直观加以说明。 图6-8 液晶的滴状织构 图6-9 向列型纹影状织构 图6-10 液晶的扇状织构 图6-11液晶的纹影状织构 图6-12液晶的指纹状织构 §6.6 液晶高分子的应用 图6-15 我国研制成功的kevlar防弹背心 图6-16 液晶高分子模塑成型的自行车圈 图6-17 (a)应用垂面取向的向列型液晶高分子薄膜热记录原理图;(b)在高分子 薄膜上(膜厚40w)往105。5℃下字母的热记录; 透明的垂面取向的液晶薄膜在激光束作用下产生过热区。在过热区中液晶转变为各向同性的熔体,垂面取向被破坏。随着冷却,则其逐渐从透明的单相织构转变为散射光的多相织构。以这种方式可以把信息记录和贮存在透明薄膜上,或投影到屏幕上。但是,施加电场或升高温度可以将之擦去。这种信息记录方法通常叫做热感记录或热编址。为了实现记录,要求在无电场作用时,液晶的取向状态长时间稳定,也就是说,要求取向松弛速率要足够低。 纤维素-NMMO的纺丝过程示意图 * * 第三章 吸附分离功能纤维素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3.1 基本概念 §3.2.2按吸附机理分类 吸附剂可以分为化学吸附剂、物理吸附剂以及亲和吸附剂三大类。 通过形成化学键的吸附,通常称为化学吸附。吸附化学键可以是离子键、配位键和易裂解的共价键,相应的吸附剂分别为离子交换剂、螯合剂和高分子试剂或高分子催化剂(例如一些热再生树脂和蛇笼树脂)。 物理吸附剂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吸附剂,主要通过范德华引力、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氢键等较弱的作用力吸附物质 亲和吸附剂是利用亲和原理设计合成的,对目标物质的吸附呈现专一性或高选择性,在生化物分离、临床检测、血液净化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用途。 图 模板聚合物材料的制备过程 将模板分子溶于单体和交联剂中,引发聚合后高分子在模板分子周围形成,聚合后洗脱模板分子,聚合物主体上便留下了与模板分子大小形状相符的孔穴。 德国的Wulff是这方面工作的先驱之一。在Wulff和Steinbe等人综述介绍模板聚合物最新进展的文章中可以看到,这类高分子材料除了原有在分离和催化方面的用途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pdf VIP
- 党代表候选人谈话记录3篇.docx VIP
- 10第十章人力资源外包.pptx
- (高清版)B-T 17394.2-2022金属材料 里氏硬度试验 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pdf VIP
- 课件:临床思维与诊疗决策.ppt
- 浅谈乡镇纪委的工作现状.docx VIP
- 人教版历史中考二轮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新题赏析课后练习.docx VIP
- 2023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试备考题库(浓缩600题).docx
- 隧道式灭菌干燥机设备维护与保养及备件安全库存管理-truking.pdf
- GBT11345-2023 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