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和大学生素质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审美教育和大学生素质研究

审美教育和大学生素质研究   [摘要]审美教育对于加强大学生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其重要性在一些高校却被忽视了。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美育意识缺乏的具体表现,从审美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素质的意义出发,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审美教育 大学生 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彭青(1971- ),女,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丰根凤(1963- ),江西丰城人,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肖向梅(1970- ),江西吉安人,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西吉安343009)   [中图分类号]G40-0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0-0168-02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审美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是要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美的品格,养成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因而,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学生的人格和心灵,无疑,这是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重要方面。在当代大学生中,只有充分尊重美育的规律,认识美育的根本宗旨,正确施行学校美育,才能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审美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素质的意义      1.从情感上激发大学生的审美意识。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认为,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在审美欣赏中,人们摆脱了实用功利的直接束缚,受教育者伴随着自身的感情活动,处于美感的激情状态。审美教育正是以美的对象的巨大召唤力、感染力激发人的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对客观对象产生肯定或否定的审美评价,进而在心理上获得满足,从而在性情上得到陶冶。梁启超说过:“人之读一小说也,往往既终,数日或数旬不能释然,读《红楼》竟者,心有余恋有余悲;读《水浒》竟者,心有余快有余怒。”可见,审美教育引起强烈的感情活动,使人处于美的激情之中,正是这一特点,使美育的情感教育作用得以发挥。   2.从形象上诉诸大学生的感观,影响大学生的情感体验。美感并不神秘,从根本上说,大学生产生情感的直接原因是大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与评估。审美教育使用的工具是生动鲜明的形象,即一事当前,如果它大致迎合并能丰富主体已有的认识,能满足主体的需求和渴望,主体就会对它发生肯定的情感;反之,就会发生否定的情感。正如蔡元培所说:“植物之花,所以成实也,而吾人赏花,决非作果实可食之想;花鸟虫鱼,恒非食品,灿烂之蛇,多含毒汁,而以审美之观念对之,其价值自若。”审美教育就是用客观形象的东西诉诸大学生的感观,让他们参与到其中,通过美的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从手执汉节十九年不降的苏武到不畏权贵坚持“神灭论”的范缜,从坚持“日心说”毫不动摇的布鲁诺到虽受腐刑而矢志不渝终成《史记》的司马迁,用这些鲜明、具体的美的形象,激发人的道德情感,磨砺大学生的意志。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青年时代,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比任何时期都更多地同道德高尚的言行的追求结合在一起。”   3.从时间上对大学生进行美好情感的陶醉、滋养,潜移默化地陶冶他们的心灵。审美教育有一种潜移默化的特点,它对受教育者的陶冶是深刻而持久的。情感的陶冶,一方面是要防止卑鄙丑恶的东西腐蚀人的美好情感;另一方面要用美的事物对人们进行情感教育。达芬奇曾说过:“如果所爱好的对象是卑鄙的,它的爱好者也就变成卑鄙的了。”现在有些低劣的、卑俗甚至色情的文艺作品对青少年的心灵有腐蚀作用,对这种情感腐蚀,我们要坚决加以抵制。同时我们要用美的事物去浸润大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不断地、长久地被美好的情感所陶醉、所滋养,从而将情感中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服淘汰下去。最后在认知、情感、意志的共同作用下,才表现出了行动,从而最终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      二、当代大学生美育意识缺乏的具体表现      1.我国传统的“知识第一、实用至上”的应试教育导致大学生审美意识缺乏。在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无论是小学或是中学,都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把学生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优良中差的依据。就算上了大学,学生们也被各种考级、考证浪潮所冲击,致使他们在重负之下根本无暇接受系统的艺术教育和参加课外艺术活动,也根本无暇去加强审美素质训练。这样一来,大学生由于缺乏基本的审美知识,对审美活动及其规律也了解不多,因而在现实审美实践中,难以区分优美、崇高和自然美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