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摩崖石刻保护和裸眼3D手机APP成像研究
摩崖石刻保护和裸眼3D手机APP成像研究
摘要:福州市乌山是文化名山,拥有大量古代摩崖石刻,文类齐全,书体繁多,具有历史、艺术、文化旅游价值。但由于年代久远,部分摩崖石刻受到不同程度地破坏。本文以乌山摩崖石刻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针对性地调查其自然与人为破坏的原因,分析摩崖石刻旅游资源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对策,并利用新媒体技术理论,尝试智能终端裸眼立体成像媒体应用与平台创建,从而加强摩崖石刻资源的保护与旅游开发
关键词:摩崖石刻 裸眼3D 手机APP
一、绪论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
摩崖石刻在我国盛行于北朝时期,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各类文字、造像和岩画,承载着历史、人文的内涵。冯云鹏(1906)、叶昌炽(1909)、马衡、傅振伦(1977)、徐自强、吴梦麟(2003)、江舸(2012)等学者认为,天然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包括上面提及的各类文字石刻、造像,以及岩画也可归入摩崖石刻,又称摩崖字画[1-5]。综上所述,本文对于摩崖石刻的定义,是指一种利用天然石壁进行刻文记事的石刻艺术。
福州乌山拥有丰富的摩崖石刻,古籍记载零星分布,其中清朝郭百苍的《乌石山记》记载最详尽[6]。乌山现存最多的是宋代的摩崖石刻,有35段,这些石刻包含了大量的有关宋代历史信息,值得进行梳理[7]。
摩崖石刻保护方面,周佩珠(1997)提出了以传拓手段来保护风化严重的摩崖石刻[8];王官勇(2007)的利用GIS技术,将文物资料完整、真实地保存[9];祝延峰(2013)的化学保护法,以延缓文物的老化[10];张乐珍(2014)的贴金保护法等[11]。
对摩崖石刻的保护,可以借助现代媒体技术,国内外对于裸眼3D技术和手机APP的开发有不少相关的研究。数学家欧几里最早提出3D成像 [12],查理-惠斯顿(1839)后来提出了“人类的两只眼睛是不同的”的理论[13]。美国帕洛阿尔托惠普(HP)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的3D技术,无需佩戴特殊的眼镜就能实现多角度观看,这项技术进步将推动3D设备以及电视的发展[14]。当今3D视觉技术结合了移动终端App(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的创新开发,并利用GPS技术和IOS平台的手机APP即将推出 [15]。虚拟现实的技术应用逐渐发展可应用于实体文物的保护。
(二)研究目的和创新角度
福州乌山摩崖石刻作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旅游资源,具有相当高的历史文化旅游价值,但摩崖石刻存在一些自然因素和一些被忽略的人为因素的破坏。针对乌山摩崖石刻的现状分析和对导致此现状因素的分析,从摩崖石刻保护方面的文献资料中提炼出对于乌山摩崖石刻保护的基本举措,利用裸眼3D成像方法,呈现乌山摩崖石刻立体影像,达到摩崖石刻的保护与开发,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现场访谈等方法以及裸眼3D成像技术,对乌山摩崖石刻的资源进行整合、统计信息,并借助裸眼3D视觉立体成像原理结合手机APP技术,研究开发,从而提出保护摩崖石刻的对策。
二、摩崖石刻破坏因素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区域概况
福州乌石山简称乌山,又称道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中部,海拔86米,为花岗岩地貌。区内拥有数百幅历代摩崖石刻,辟为乌石山历史风貌区,福州气象台设于山顶。
福州乌山摩崖石刻独具特色,其数量众多,历史悠久,多为名人手迹,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乌山摩崖石刻的研究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历史研究价值,石刻上大量的文字具有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有助于历史考证与研究;其次是艺术价值,集中地表现在书法艺术和雕刻艺术上;再次是文化旅游价值,摩崖石刻作为一种文化景观,能够增长旅游者的文化知识,陶冶情操。其中最体现历史价值的是“般若台”石刻,最体现艺术价值的是“黎公崖”石刻,最体现文化价值的是“霹雳岩”石刻。
通过对区内有文字记载、作者及年代详尽的摩崖石刻的破坏程度进行分类,佚名的石刻有28处,破坏最严重的有第一山、天香台、黎公崖、清泠台、冲天台的石刻,其次为云岫、神游、霹雳岩等石刻,另有天章台、般若台等也有一定程度的破坏。
(二)破坏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乌山摩崖石刻的破坏因素主要有生物破坏、自然风化、地震等自然因素和油漆涂抹、观赏破坏、管理不慎等人为因素。
1.自然因素
区内榕树根系发达,其根劈作用造成岩石开裂[16]。一旦裂缝中适宜的条件,便会生出新根,继续循环这个过程。潮湿环境利于地衣在石刻上生长,其分泌的地衣酸与石刻发生化学反应,使石刻上的字模糊不清。虫类和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的产物含酸性物质,如乙酸、丁酸等,与石刻中电离的钙、镁等离子形成结合物,使得石刻结构变疏松。蚂蚁、蜈蚣、鸟类的粪便对石刻也造成侵蚀。
降水对石刻表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