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知识经济后发劣势网络外部性标准和我国ICT企业超越策略
知识经济后发劣势网络外部性标准和我国ICT企业超越策略
[摘要]在知识经济发展背景下,尤其是在WTO技术贸易环境下,中国ICT企业越来越处于知识经济后发劣势的被动地位,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附加值环节,在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标准竞争的态势下,中国企业唯有充分利用我们的市场优势和ICT产业融合的机会点发挥超越策略才有成长的可能。文章分析了我国ICT企业超越的机会点和为什么要实施超越策略以及如何实施超越策略。
[关键词]知识经济后发劣势;网络外部性;超越策略;ICT企业;标准竞争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08)10-0049-06
Backwardness of Knowledge Economy, Network Externality
and Surpass Strategy of ICT Companies in China
Lu Qiang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518129)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knowledge economy, especially in WTO technology trade backgroundt, Chinese ICT companies have a disadvantage of backwardness in knowledge economy; the companies are in the low value-added stage of the value chain of industry.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standard competition, Chinese ICT companies should take surpass strategy with the good opportunities such as the market scale and convergence of ICT industry to develop.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ategy and gives some advices on how to surpass.
Key words: disadvantage of backwardness in knowledge economy; network externality; surpass strategy; ICT Company; standard competition
高技术企业的竞争逐渐成为大国崛起过程中竞争的焦点,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高技术企业竞争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竞争逐渐从企业微观和国家宏观聚焦到了标准的竞争,发展中国家在标准竞争中必须确定良好的竞争对策来应对这场“成王败寇”的竞争,否则将陷于“标准的陷阱”不能自拔,导致产业结构无法升级和优化,从而成为跨国公司长期的附庸和苦力。在人民币升值和反倾销导致我国出口贸易竞争力下滑,技术壁垒成为国际贸易主要壁垒的全球国际贸易体系和政治体系下,知识经济后发劣势将逐渐变成我国等发展中国家必须奋力克服的“阿喀琉斯之踵”。
一、“知识经济后发劣势”概念的提出
“后发劣势”的研究起源于发展经济学家对于落后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利现象的研究。许多发展经济学家从资本、技术、制度、产业结构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劣势”。
2000年我国著名的华裔经济学家杨晓凯和林毅夫对“后发劣势”看法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杨晓凯在天则经济研究所发表著名的“后发劣势”的演说以及后来在《经济学(季刊)》发表的《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中认为,落后国家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容易,但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难。落后国家倾向于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管理而不去模仿其制度,这虽然可以使得落后国家的经济在短期内获得快速增长,但其会导致强化国家机会主义,给长期增长带来隐患,甚至有可能把长期发展变为不可能。后发国家应由难而易,先完成较难的制度模仿,才能克服“后发劣势”,在没有模仿好先进国家的制度前是没有资格讲制度创新的。林毅夫则提出经济增长主要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他认为,“落后国家的收入水平、技术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可以利用这个技术差距,通过引进技术的方式,来加速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变迁,从而使经济发展得更快。”他提出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的创新含义是不同的:发达国家的发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