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书铁券村历史传承和文化资源整合探讨.docVIP

金书铁券村历史传承和文化资源整合探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书铁券村历史传承和文化资源整合探讨

金书铁券村历史传承和文化资源整合探讨   摘 要:挖掘“金书铁券村”的历史文化内涵,并可发展为旅游休闲点,本文对大田“金书铁券村”历史传承和文化资源整合与配置的进行挖掘研究。   关键词:金书铁券村;历史传承;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065-01   “金书铁券村”即为临海市大田街道岭外村,为唐武肃王后裔聚居地,曾藏有国宝――金书铁券。挖掘“金书铁券村”的钱氏宗族优秀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对提升人的思想品德和当前和谐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临海钱氏与“金书铁券”   “武肃后裔”岭外村曾藏有国宝――金书铁券。今借钱王及其后裔钱暄等影响,可提高此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临海钱氏历史悠久,早在五代天?年间,就有钱王弟弟钱镒出任过台州刺史,钱?之子钱惟治、钱?之孙钱暄都曾经担任过台州郡守,至年时,钱氏后裔第十三世孙国烈公移居岭外村至今已912年矣。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2)冬,王士昌(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为《台临钱氏宗谱》作序时曰:“今钱氏唐五代时为吴越王,至七世祖伯诚公(驸马道邃公长子,讳忱,字伯诚,封荣国公;驸马道邃公讳景臻,字道邃,钱暄四子,)系母大长公主(宋仁宗皇帝第十女)因靖康之乱而至台州居焉。”驸马初来台州时,高宗赐以驸马第,题“忠孝之家”四字,“东至城墙,南至贺小桥,西至周桥头,北至白云山”都是他的家产,民间传“台城四角,钱氏为一角”。   武状元秦鸣雷(临海人)在《台临钱氏宗谱》序曰:“至唐间,始祖讳?,为吴越王,相传五王三代,至五世祖讳暄为台州刺史,遂以白云山之下居焉”。钱氏住在台城,到第十三代国烈公时迁东塍洋渡,后又迁大田白石海旺村,最后迁到大田岭外村,为钱武肃王之第三十八代孙,岭外村、岭里村是钱武肃王后裔最集中的居住地,(岭外村系一房、二房居住地)(岭里村系三房居住地),两村各有人口500多人,其中岭外村全村姓钱,祠堂上写有“武肃后裔”、“三代五王”的匾额。该村系近代钱氏大房,村中老小皆知“金书铁券”之由来,钱氏村民有着特别的荣幸感。因此,我们不妨称岭外村为“金书铁券村”。   “金书铁券”的长、阔、厚、重、及文字在《临海县志》有记载。说的是唐乾宁四年(897)八月四日赐铁券,唐昭宗李晔因钱?之功颁示天下:“惟我念功之卓,永将延祚子孙,使卿长袭宠荣,克保富贵,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   这铁券是岭外村钱氏所有,如何落入嵊县长乐村,钱武肃王第三十四世后裔志祥在《铁券得失记》中有这样的补述记载:“因嵊县长乐乡同族为兴建五凤楼,讵有触王律,圣旨下行剿灭全村,时有岭外经商人过该处,为救长乐同族人,回家把金书铁券、祖王象十六幅一并送到长乐村。钦差抚台、绍兴本府、嵊县正堂等携三百余人来拆毁时,见钱府中堂悬有先祖王像、铁券供奉,文武来官即刻叩首跪拜。该村房屋非但得以保全,且准于兴建五凤楼。”事后,岭外村商人拟将原物携回,谁料长乐族人居心不良,蓄意侵袭王宝,商人因路遥势孤无法携回。后经度大主考查明根据,由抚台行文遣送回台,通知岭外族人前来具领物归原主。   迨光绪三十一年,嵊县长乐族八房族长处以极刑,如获铁券可恕无罪。长乐族又来岭外村借铁券,岭外族众以前车之鉴不同意外借,谁料长乐族勾结梁上君子翻墙盗取而去以作护符,该族长得此幸免其刑,窃盗报县缉拿监禁处以无期,该铁券终于落入其手,迄今未收回。   《台州金石录》记载的《齐召南先生铁券考》颇详:“神宗(1068-1085)时,驸马都尉景尚主宋器属焉(钱太师印一枚、盛放“金书铁券”的木箱一只、锦瓶一对、鼎一个,现《民国台临钱氏宗谱卷之一?宝塔式》页面盖有朱红“太师钱左相府印记”。(1957年2月,村民钱绍木等人经手交由临海文管组保存。)盛放“金书铁券”的木箱外刻篆书“天章云汉”四个大字,另一面刻有篆书小字一百多个,说的是同治八年,礼部左侍郎徐树铭督学浙江时,到临海观赏铁券等。这是与“钱缪铁券”相关的在临海保存至今的唯一的一件实物。   二、祖训影响与文化传承   钱氏村民们每年清明节都要到大田双山村上西山上坟,民国前还要到天台护国寺香灯院祭祖,并打开宗谱,讲述祖先光荣故事。正如明人文鼻祖、地理学家王士性(临海城关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确山知县、南京鸿胪寺正卿等职)在《台临钱氏宗谱》序中所说的那样,“读方正学先生府人家谱云:读谱之法,凡正月吉日,当聚族而读之,幼小指而示之,令其知为某祖某伯叔兄弟属某高曾祖之派;寒食节、仲冬之大节祭祖而聚饫当出而读之,如前行之不替,则爱敬自生,自就相亲相睦,吉庆相欢,死丧相吊,有无相恤,患难相扶,久之亦可以化为成俗,何必居位也,此仁人君子之格言也。”钱家子孙们确是这样做的,同时也深受祖风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