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糖产业发展变化.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蔗糖产业发展变化

[甜蜜之歌]浅析我县蔗糖产业发展变化 2006-12-25 8:42:00 | 【 HYPERLINK javascript:doPrint() 打印】【 HYPERLINK javascript:window.close() 关闭】 【字体: HYPERLINK javascript: 大 HYPERLINK javascript: 中 HYPERLINK javascript: 小】 ??? 蔗糖产业是我县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多年来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做强做大蔗糖产业,实现农村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是当前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根据《武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10年我县甘蔗种植面积要稳定在35万亩以上,原料蔗产量达到180万吨以上,制糖工业产值达到8亿元以上。因此,准确分析和把握我县蔗糖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变动趋势,审视当前蔗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蔗糖产业今后发展的对策,对加快我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近几年我县蔗糖产业发展状况   作为我县的支柱产业之一,蔗糖产业在最近几年曾经得到较快的发展,有过辉煌的时期。2001/2002年榨季全县进厂原料蔗达到146.4万吨,蔗糖产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02/2003年榨季蔗糖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县进厂原料蔗155.5万吨,生产混合糖17.03万吨,甘蔗平均单产5.3吨/亩,农民种蔗收入2.5亿元,制糖企业创利税达到1.068亿元,县财政收入达5197.2万元。今年我县甘蔗种植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县甘蔗种植面积28万亩,其中“吨糖田”6万亩,水田改种5万亩,总进厂原料蔗预计可达150万吨。香山糖厂蔗区今年甘蔗种植面积翻了一番,增加了将近10万亩,总面积达到18.5万亩,预计甘蔗总量达85万吨左右。目前,香山糖厂又提出今冬明春甘蔗发展的奋斗目标:新扩种4万亩,使总面积达到22.5万亩,2007/2008榨季的甘蔗总量将达到100万吨!蔗糖事业发展形势喜人。   二、目前我县蔗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县甘蔗产业最近几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发展不稳定,起伏不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经济的稳定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是市场供求关系失调,蔗价不稳,是影响蔗糖产业发展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前几年,由于全国食糖供大于求,价格低迷,制糖企业效益降低甚至出现亏损,国家为保护企业利益,出台了有关宏观调控政策,原料蔗收购价格逐年降低,从1996/1997年榨季的260元/吨降至2002/2003年榨季的150元/吨,造成农民种蔗增产不增收,影响了群众种植甘蔗的积极性。   二是种植结构不合理,种蔗效益差,影响了甘蔗种植面积的增加。稳定的甘蔗种植面积是甘蔗产量增加的基础。多年来,我县甘蔗主要是种植在旱坡地上,由于地质差,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原因,甘蔗生产广种薄收,经济效益差。而作为我县另外支柱产业之一的木薯,由于适宜在旱坡地上种植,产量高,加上近几年淀粉价格稳定,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木薯生产效益更趋明显。因此,造成甘蔗生产与木薯生产争地的现象,从而影响了甘蔗种植面积的增加,甘蔗种植面积最近几年逐年减少,从2002年的31万亩减到2005年的20万亩。   三是甘蔗生产的科技含量不高,甘蔗单产低,种蔗效益不明显。近几年,我县大力推广机械深耕深松、蔗尾和半腰蔗作种、地膜覆盖、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宽窄行种植等甘蔗种植实用技术。但由于我县大多数蔗农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加上文化知识参差不齐,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使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困难重重,造成我县甘蔗单产徘徊不前,近几年平均单产只有4吨左右,种蔗效益和土地产出效益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蔗糖产业的发展。   四是过去制糖企业在甘蔗种植、砍运等工作上服务不到位,影响了群众种蔗的积极性。前几年由于制糖企业压榨能力不足,在甘蔗增产的情况下,未能及时安排砍运榨,使榨季时间过长,影响了当年农业的正常生产,榨季最长时到5月下旬才收榨。同时,在安排砍运过程中,出现砍蔗后未能及时进厂,运蔗司机坑农的现象,从而挫伤了群众种植甘蔗的积极性。   三、推进我县蔗糖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当前,蔗糖产业的发展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全国食糖需求旺盛,供求关系趋于平衡,食糖价格不断上扬,从而拉动了甘蔗价格的回升。2005/2006年榨季原料蔗收购价达到295元/吨,2006/2007年榨季原料蔗收购保底价275元/吨(联动价加良种加价),按目前食糖市场价格预测,本榨季原料蔗收购价格可望突破300元/吨大关。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以科技为先导,以结构调整和科技兴蔗为着力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发展生态高效农业

文档评论(0)

kar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