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案件适用法难点.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盗窃案件适用法难点

遇到法律问题?广州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遇到法律问题?广州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盗窃案件适用法律难点(五人谈) 来源:刑事实务 盗窃案件适用法律难点五人谈 发言嘉宾:谢望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光权(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宋丹(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干部) 王志坤(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董晓华(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处处长) 文稿统筹:徐志豪(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干部) [案例一]2013?年1?月16?日3?时许,犯罪嫌疑人王某携带折叠刀、压力钳和编织袋,到西城区某烟店后,用压力钳将烟店门锁撬开,?进入烟店盗窃苏烟10?盒、中南海流水音10?盒、硬中华8?盒、软中华2?盒、玉溪8盒、利群6?盒,后被民警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王某供述:2013年1?月16?日凌晨,我从大钟寺坐车到了积水潭,?后步行到了前海南沿某烟店,当时大约3?点左右,我用随身携带的压力钳将门锁破坏,进入烟店,没有开灯,我用小手电照亮,从架子上往下拿烟,我正往包里放烟时,民警就来了,我偷了2条整烟,还有一些散烟,有中华、苏烟、利群等。压力钳是我花钱买的,随身携带的刀具是从别人处拿的,目的 是如果被人发现,可以威胁一下。 [案例二]犯罪嫌疑人在某商城西侧便道处正在使用钢锯锯自行车锁时,被当场抓获,经鉴定,自行车价值人民币1970?元。此前一年内,犯罪嫌疑人曾因盗窃 被行政拘留三次。 问题一:对“携带凶器盗窃”的理解与判定。实践中,“携带”是否需有向被害人明示之意,“携带凶器”是否必须要求为了“盗窃”,一般作案工具能否评价为“携带凶器盗窃”中的“凶器”? 谢望原: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盗窃的,?当然就是携带凶器盗窃———因为法律对此已有明文规定,?并不存在争议。问题在于,如何正确理解“为了实施违法犯罪携带其他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盗窃”??我认为,对此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携带”应当是随身携带或者随手可及。比如将凶器藏在裤兜里或者挂在裤带上,或者放在推行的自行车上等。如果将凶器藏在汽车里,行为人停车后要走一段路才能到达盗窃地点的,不能视为携带凶器盗窃。其次,“为了实施违法犯罪”,应当是指为了实施盗窃违法犯罪而携带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因为如果行为人不是为了盗窃而是为了实施其他违法犯罪而携带凶器———如为了抢劫或抢夺等,?这就不属于盗窃问题而应另当别论了。其三,应当正确理解和把握“其他”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所谓“其他”,应当是指除了前引司法解释已经明确规定的“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以外的能够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其四,所谓“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应当作广义解释,?即包括已有明确解释以外的任何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如西瓜刀、三角刮刀以及砖头、铁棍等。但是在具体理解上,应当根据器械的一般功能,结合具体案件情况,特别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意图,进行综合判断。比如,犯罪嫌疑人盗窃时随身携带了一根两尺长的钢筋,?准备在被害人发现或反抗时用作攻击被害人的武器,由于钢筋足以造成他人死伤,故行为人携带钢筋盗窃就可以视为携带凶器盗窃。其五,对于那些既具有工具特性又可能用作凶器的工具,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更不可简单地做出不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解释。比如大型螺丝刀,既可用作溜门撬锁的工具,也可用作行凶的武器。当发现行为人随身携带这样的螺丝刀盗窃时,就要依据行为人的供述、被害人证言、其他证人证言等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只有在排除合理怀疑之后,能够证明行为人就是要将作案工具用作凶器的场合,才能认定为携带凶器盗窃。这里实际上有一个经验事实判断的问题。比如说,小钢锯、压力钳等工具,虽然不能排除为了防身之用,但按照常识性理解,钢锯很薄且容易折断,压力钳虽然比一般刀具更危险,但将其在特定情况下作为一般的作案工具解释更为合理时,就不能将其解释为凶器。反之,如果犯罪嫌疑人携带了一把匕首,却辩解只是为了撬锁,这样的解释就可能不符合常理。其六,“携带凶器”?不需要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向被害人明示。无论是法条规定还是相关司法解释,都没有要求行为人将“携带”的凶器明示于相关当事人,故只要行为人为了盗窃而故意携带凶器,?案发后查明了携带凶器的事实即可。如果行为人向被害人故意展示其随身携带的凶器,则可能涉及抢劫犯罪了。 周光权:《刑法修正案(八)》将携带凶器盗窃作为成立盗窃罪的一种情形,?说明盗窃罪的保护法益已经有所变化,即从单纯保护财产占有权、所有权转向同时保护人身权。至于保护人身权的方式,虽不像抢劫罪、抢夺罪那么直接,?即不是通过禁止某种直接对人的暴力(抢劫罪)或者直接对物但间接对人的暴力(抢夺罪)来保护人身权,?但也在盗窃罪中重视行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