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和三姐妹中女性角色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玩偶之家和三姐妹中女性角色分析

玩偶之家和三姐妹中女性角色分析   【摘 要】 本文通过女性视角探究了易卜生、契诃夫俩位世界戏剧大师的名剧《玩偶之家》和《三姐妹》,着重分析剧中女性角色的性格特征及其存在的现实意义,旨在为中国现代一辈年轻女性(主要是80后)提供一些更广阔的认知世界及自我的视角。认为,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才有可能使我们时代的女性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女性应该学会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的关系。   【关键词】 娜拉;女性;独立;自由   “易卜生的戏剧是现代戏剧的罗马:条条道路通往它――也发源于它。”瑞典著名戏剧研究专家马丁?拉姆曾这样赞誉易卜生的戏剧。被称为是“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当之无愧:他的剧作不但继承和发扬了现实主义传统,同时也孕育了现代戏剧的发展。其中尤以他的社会问题剧为代表,在这些剧作中易卜生彻底革新了世界戏剧的内容和形式,成为欧洲戏剧史上继古希腊和莎士比亚之后的第三大高峰。而同时易卜生也对中国话剧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1]   沈雁冰曾说:“易卜生在中国是经过一次大吹大擂的介绍的。”鲁迅曾将他与拜伦、雪莱一起称为“敢于攻击社会,敢于独占多数”的“精神界之战士”;《新青年》曾出版“易卜生专号”;胡适更是因为《终生大事》被称为模仿易卜生创作的第一人;在五四时期,运用人道主义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残余和大资产阶级当权派的贪鄙专横,追求绝对的个性解放的理想世界的“易卜生主义”曾一度盛行中国,《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等被数次搬上舞台。而其中又以《玩偶之家》(1879)最受欢迎。这不仅是因为用“散文式”语言创作的《玩偶之家》对中国当时正在开展的白话文运动有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娜拉作为追求独立的新女性形象的代表,十分切合中国现代社会妇女解放的需求。[2]   与易卜生同时代俄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契诃夫也同样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尔基曾这样评价契诃夫:“这是一个独特的巨大天才,是那些在文学史上和在社会情绪中构成时代的作家中的一个。”列夫?托尔斯泰也给契诃夫极高的评价,称他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家”,而且还说:“我撇开一切虚伪的客套肯定地说,从技巧上讲,他,契诃夫,远比我更为高明!”   契诃夫的作品以小说为主,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然而他的戏剧也达到很高的成就,如主要剧作《伊凡诺夫》(1887)、《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都深刻反映了十九世纪末俄国资本主义崩溃前夕一些知识分子的思想情绪,反映了他们精神上的彷徨、空虚,生活上的平庸、无聊。   一   接下来我将对这俩位世界闻名大家的俩部名著《玩偶之家》与《三姐妹》中的女性角色进行分析和比较,旨在为中国现代一辈年轻女性(主要是80后)提供一些更广阔的认知世界及自我的视角。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首先是因为我个人有着对人生的种种困惑。在我们这样的年龄段,生活总是充满了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对于未来何去何从我们常常会感到不知所措。其次是因为在中国当下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会,随着女性地位的不断上升,社会中男女关系结构也在不断变动。作为新时代女性,我们面临着许多崭新的问题:我们是否应追随时代大流?如果是的话,我们应该怎样做才对?当我们所追求的个人自由与社会道德相冲突时,又应如何化解传统与现代的矛盾?……   法国的西蒙?波伏娃在她的著作《第二性》(1949)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一个女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3]这就是说女人并不是生来就为女人,而是社会传统习俗和环境氛围造就了女人。波伏娃认为决定两性性别特征的主要原因在社会方面而非生理方面,并且她特别强调性别特征的非自然化和非稳定化。[4]借助这一理论我们就可以很好的解释娜拉在《玩偶之家》中角色性格特征戏剧性的变化。   剧中开端是一副美妙的家庭图画:海尔茂作为父亲,负责家里的经济来源。娜拉作为家庭主妇,在家相夫教子。一天娜拉的女友林丹夫人突然来访,在交谈中,林丹夫人由于自己为母亲和兄弟作出的牺牲而感到自豪,颇有些轻视娜拉,而娜拉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忍不住道出了她做过的“大事”:在他丈夫病重时,是她自己想办法筹钱救了他。但是她永远也不会让丈夫知道这件事情,因为她深知:“像托伐那么个好胜、要面子的男子汉,要是知道受了我的恩惠,那得多惭愧,多难受呀!”[5]这充分表明娜拉是理解当时的性别意识形态的。但同时在娜拉的潜意识里她已经开始模糊地认识到潜藏在自身性格中另外的一些特点,比如她在讲述自己辛苦挣钱时感叹道:“我几乎觉得自己像一个男人。”[6]   最终当经历了柯洛克斯泰对娜拉的威逼敲诈过后,家庭危机消除,她才认清了那个已经与她共度八年婚姻生涯的丈夫是怎样一个胆小怕事的人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