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李白山水诗和其时代精神.docVIP

试论李白山水诗和其时代精神.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李白山水诗和其时代精神

试论李白山水诗和其时代精神   【摘要】诗人李白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朵奇葩,其在山水诗领域亦有很大成就。盛唐时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一派生气勃勃的气象。这一盛唐气象反映在李白的山水诗歌中,则体现为诗人对壮美山川的吟咏。无论是从政治理想、艺术手法以及诗歌气质等方面来说,李白山水诗歌与盛唐时代精神之关系都是非常之紧密的。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时代精神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252-01   自曹操一曲《观沧海》以来,经南朝谢眺等人的创作,至唐发展成中国山水田园诗的一个高峰。在初唐诗人王绩的贡献下,山水诗与田园诗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山水田园诗。生当“大道于青天”的诗仙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在他笔下的山川河流,无不壮美雄阔。而诗人所处的盛唐时代,国力昌盛,人民生活安定富足。无论是在经济发展还是在边患平定上,唐王朝的国力在当时的世界版图上可谓首屈一指。在这样的一片空前繁荣的景象下,形成了被南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评价的浑厚、雄壮的“盛唐气象”。整个社会充溢着积极进取、乐观豁达的时代精神。   李白山水诗与时代精神之间的联系如何体现?下文来做探讨。   一、功成身退的政治理想   盛唐时期,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日趋完善的科举制度使得文人出世做官的理想更为急切。怀抱满腔政治热血的李白以范蠡、张良为榜样,辅佐君王,建功立业。与此同时,生性自由的李白又高举“一行佐明圣,倏起生羽翼。功成身不居,舒卷在胸臆。”(《商山四皓》)的大旗,试图“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后人看来,李白既没有治国才略,也没有审时度势的大局观。而这或许该称得上是文坛一大幸事。   李白一生游历名山大河无数,留下大量山水名篇。而李白的山水诗又较其他山水诗多了一层刚健之美。在立志辅助君王,成就一番功业的李白这里,自然的山水所勾引起的并不是诗人的闲情逸致,而是对现世政治百态的热切关注。《登太白峰》中诗人登高远眺,“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高耸的太白峰令诗人犹如身处梦境,“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太白峰固然秀杰生动,令人飘飘欲仙,然而诗人并没有就此放弃其治世之志,紧接着写到“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身处太白之巅,诗人写极太白山之高峻之壮美,而在这高峻壮美之后,诗人仍然回到了现世的治世之理想上来,心系政治。而在《蜀道难》中,蜀道之难或许也可视为诗人仕途之难的一声叹息,“噫吁?剑∥:醺咴眨∈竦乐?难,难于上青天!”诗人用大气磅礴的手法道出了蜀道之险之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与此相似的吟咏蜀道的诗句还有《送友人入蜀》一诗,“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蜀道艰险,仕途不畅,巴蜀之自然风光在李白这里,便成了其隐喻自身坎坷仕途的载体。   盛唐时期,整个社会充满着积极进取的蓬勃朝气。李白怀揣功成身退的政治理想游历于名山大河,用壮美的山川之景道出了其治世之思。   二、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   盛唐时期整个社会充溢着蓬勃向上的生气,壮阔、博大、积极等激情澎湃的词汇构成了其时代主题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李白的山水诗也无不饱含了激情与力度。“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仙谓之“酒仙”也未尝不可。这首《将进酒》发端便以惊心动魄之势连用两个排比长句,壮阔雄浑,黄河之水浩浩荡荡,诗人之思深沉雄放。诗人借黄河之水写雄阔之景的诗句众多,试列举一二: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李白笔下的黄河大气磅礴,“咆哮”是其前进的姿态,地动山摇则是其咆哮的震慑力。   李白山水中多选用类似于上述黄河般的名山大川作为其吟咏的对象,形成其独特的壮美的意象群。再加之以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营造出一幅幅飘逸灵动的名山大河图。庐山瀑布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浩瀚长江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雄奇天门则是“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无论是意象的壮阔还是表现之精切,李白山水诗中的磅礴气势均是一泻千里。这也正契合了盛唐之壮美崇高的时代气象。   三、浪漫主义的诗歌气质   一方面,李白心系国家政治,以功成身退之理想行走于世;而另一方面,李白却又有着入隐深林,皈依于道的遁世之思。他自信狂傲的个人气质恰与盛唐之博大浪漫风气相契合。一个充满活力,张扬个性的时代孕育了李白这样天真热情的浪漫主义诗人。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一生乐于寻仙访道的李白在唐看来,并不算特立独行,盛唐亦有求仙学道之风气。   自然山水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