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探讨.docVIP

锦州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探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锦州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探讨

锦州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探讨   摘 要:锦州市实施工业强市、以港兴市、创新驱动、开放活市、生态立市战略,以宜居、宜业为目标,打造生态锦州。建设生态锦州,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关键,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迎来了海洋经济新一轮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困难与挑战,   关键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建议   1 锦州市海洋生态系统的构成及特点   锦州市地处辽东湾最北端,海洋生态系统由大、小凌河口滨海湿地、浅海滩涂、自然岸线、海湾、岛礁、海域水质环境、海洋自然现象及丰富的植物、生物种群资源诸要素构成,海洋生态系统区域性特征明显,生物多样性越加脆弱,海水交换、自净能力较差。   2 锦州市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辽宁沿海经济大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锦州沿海开发迎来了新的机遇,随之而来海域水质质量下降,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近海海域污染呈加重趋势。   2.1 近岸海域水质环境没有根本好转,污染问题仍然突出   大、小凌河沿岸的城镇生活、工业污水排海,开发区沿岸排污口排污是造大、小凌河口临近海域,大笔架山临近海域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已有的监测结果显示,锦州市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系统持续处于不健康状态;海域海水无机氮浓度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石油类、重金属出现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现象;沉积物环境受到镉、铅、汞的污染,局部海域汞含量超三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滩涂贝类镉残留超标,浮游生物密度偏离正常水平[1]。   2.2 海洋污染事件及海洋生态灾害极易发生   锦州沿海属于溢油、危化品泄露高风险区。近海有中海油9-3钻井平台,沿岸有锦州港油品储运中心,碧海、兴海石油储运公司;由于陆源营养盐注入,近岸海域在高温季节赤潮灾害发生几率增大;冬季低温期较长,近岸海域极易发生海冰灾害。   2.3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物种群难以自然恢复   海水污染加剧,近岸海域水质下降,海洋生物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生物多样性越加脆弱;大量的围填海工程破坏了潮间带生态环境,海城浅海初级生产力破坏严重,潮间带土地化,挤占了渔业生物产卵场、育幼场、索饵场,导致渔业种群资源得不到有效的补充,主要经济品种已不能形成渔汛。   2.4 大规模、粗放的围填海造成海洋生态资源的极大浪费   绝大部分围填海工程,技术含量低,经济、社会效益不大,长期荒废闲置,重污染企业过多落户沿海。其结果是导致滨海湿地、河口等重要生态系统退化;鱼类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填海工程使自然岸线所剩不到10%,填海“填”掉了锦州自身发展的生态环境、扩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源。   3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建议   锦州市海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总体思路:根据锦州市海洋生态系统特性及构成,科学规划保护区、旅游区、养殖区、海洋牧场。在空间布局上,西部以大笔架山国家级特别保护区为核心,突出海岸线、沙滩、岛礁的修复与生态保护;东部以凌河口湿地为重点,侧重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南部以辽东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及锦州浅海人工增养殖保护区为管控区域,注重生物种群修复与保护。形成东、西、南三大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板块,构建锦州蓝色的生态屏障。   3.1 严格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问责机制   治理海洋环境污染首先应从领导干部抓起。要将海洋环境保护相关指标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境安全意识,在干部任用上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建立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保护,不负责任,盲目决策、推波助澜,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者,必须坚决查处。绝不允许把一个地方环境搞坏,官还照当的现象存在。   3.2 建立高效海洋生态保护管理机制落实职责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加强体制、机制创新,要实行陆海统筹,打破现有管理界限,整合海洋、环保、水利、海事等部门职能。建立部门间协调联动机制,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市政建设部门要加大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实现城镇污水达标排放;农业、渔业部门要引导畜牧、水产养殖走生态型养殖之路,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渔药、饵料,减少并有效控制农业、水产养殖业面源污染。   3.3 强化海洋生态环境执法   应长期保持对违法用海、破坏生态环境高压态势,加大惩治力度,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要对重点排污企业强化监管,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这一环境治理领域不正常的现象。   3.4 严守并落实海洋生态红线制度   辽宁省(渤海海域)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定报告中已划定锦州市五个红线区,其中大笔架山生态红线控制区为禁止开发区,小笔架山生态红线区、大凌河口及湿地生态红线区、砂质岸线及附近海域生态红线区、辽东湾国家级水产种子资源保护生态红线区为限制开发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