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降纤酶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降纤酶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75例进展型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降纤酶组、低分子肝素组、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组(联合组),3组均采用金纳多和胞二磷胆碱作为基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时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联合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或P0.01)。并无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临床疗效可靠且安全。
关键词:脑梗死;降纤酶;低分子肝素
中图分类号:R743.1 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6―0555―02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①均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除外脑出血,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②发病至治疗时间均在72h内,且发病12 h后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仍进行性加重;③无出血性疾病及出血倾向。
1.2 一般资料 1997年10月-2006年6月共收集病例75例,随机分为3组,降纤酶组25例,低分子肝素组25例,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组(联合组)25例。3组治疗前在发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情程度、伴发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3给药方法 3组均采用金纳多20mL、胞二磷胆碱1.0g静脉输注作为基础治疗,每日1次,连用2周。降纤酶组采用降纤酶10U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3d,第5天、第7天再各用5U。低分子肝素组采用低分子肝素0.4 mL腹壁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10d。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组为上两组治疗方案合用,其间辅以常规治疗,避免使用其他类药物,且注意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心脏病等,出现不良反应时,详细记录并与可用药物进行相关性分析。
1.4观察方法 ①观察用药后停止进展时间。②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评分。③治疗前后均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及其他肝肾功能、心电图等。
1.5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减少判定疗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
1.6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对基础数据、试验后各指标的改变值和疗效分析进行方差分析,组内比较应用q检验。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降纤酶组、低分子肝素组及联合组在用药后1周时,3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第2周的分值比第1周时有明显增加(P0.01)。联合组与降纤酶组、低分子肝素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详见表2。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降纤酶组、低分子肝素组同时相点比较,3)P0.05,4)P0.01
2.2各组治疗前后实验室部分指标变化 各组在治疗前后出血时间和血小板计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前后凝血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纤酶组与联合组纤维蛋白原显著降低(P0.01)。
2.3安全性评价 联合组出现轻微皮下紫癜、牙龈出血或注射针口延迟止血等不良反应5例,低分子肝素组3例,降纤酶组3例,均不影响疗程。治疗结束后症状消失,所有病例均无颅内出血等严重出血征象,以及需中止治疗情况,亦无肝肾功能损害表现。
3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本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Shekhonin等用免疫荧光技术证实粥样斑块内有大量的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沉积。从血液流变学可知血液黏度升高,红细胞比容聚集性增强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的升高,在脑梗死的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降低血浆黏稠度、降低纤维蛋白原成为治疗脑梗死的重要环节。急性进展型脑梗死占脑梗死的40%。研究表明进展型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血栓再形成。纤维蛋白原升高为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除引起血浆黏稠度增高外还在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过程中起桥梁反应。怎样有效终止其发展,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治疗方法很多,但临床治疗过程中仍有以下问题:①不能终止病情进展;②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物业安全生产培训PPT课件.pptx VIP
- 1.2掌握广西壮族服饰元素及特点(课件)《广西壮族服饰文化与创意设计》.pptx VIP
-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规范.pdf VIP
- 创伤(救治)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pdf VIP
- 47_DLT 584-2017《3kV~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pdf VIP
- 基于FAP启动子的表达载体及心肌纤维化药物筛选方法.pdf VIP
-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材料.doc VIP
- 中国设施农业的减碳增汇效应分析——基于1828个县域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pdf VIP
- 小学体育与健康沪教版(五四学制)(2024)二年级全一册《第四课 运动场上我最棒》教学设计 .pdf
- GB50270-2010 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