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研究所和柴达木开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盐湖研究所和柴达木开发

盐湖研究所和柴达木开发   西宁市新宁路上,数千米之内有两个在全国著名的科研单位,一个是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一个是青海盐湖研究所。这两家研究所,是我国最高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的下属单位,分别研究我国西部和青藏高原的特色生物和盐湖综合利用。   北端的盐湖研究所,坐落在新宁路上的盐湖巷南侧。通过这几年的改造建设,这里已成为一座神秘而大气的院落。一栋用大理石砌成的五层棕色漂亮大楼,把院落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院是盐湖所的工作区,后院是盐湖所的生活区。这栋大楼,在这一带虽高度比不上周边的住宅写字楼,但这里却是西宁市的一块科研高地,这里拥有着二三百人的科技队伍,这里的盐湖研究已经走在国内外同一领域的前列。   2015年9月的一天下午,我为承撰的青海特色志书《青海盐湖志》委托之事,走进这座神秘的大院。   走进宽大的伸缩大门,甬道的里端是那栋五层大楼,这里是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综合办公大楼。在办公大楼的前厅,走向电梯通道旁角落,有两处陈列让人驻足细看。左手角落,摆放着一尊黄铜塑像,是柳大纲院士的;右手角落,摆放着一座匾牌,汉英两种文字写着“中国柴达木循环经济研究院”。从柳大纲院士塑像下介绍的文字和匾牌上刻着的单位名称,进一步感受到这里与柴达木有着深厚的关系。   柳大纲院士是我国盐湖科学的组织和开创者,是盐湖所首任所长,他为探寻钾盐资源曾先后六次进入柴达木盆地,在察尔汗盐湖留下了不朽的身影。仔细端详柳大纲院士的雕像,在他清瘦的脸上,戴着眼睛框的眼睛里,我读出了盐湖所走过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不久,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的考察与开发利用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盐湖科学研究工作逐渐得到蓬勃发展,逐步揭开了盐湖宝藏的奥秘。   1951年,兰州大学教授戈福祥上书政务院,建议国家重视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当时政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将此建议批转给中国科学院考虑。   1955年,中国科学院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意见,在化学研究所组建了由柳大纲教授领导的物化分析组。第二年,就进入柴达木盆地,对茶卡盐湖进行物理化学研究。同年,中苏两国科学院合作会谈中,把“柴达木盆地盐湖科学调查”列入合作项目之一。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为配合柴达木“聚宝盆”开发,盐湖资源系统调查和研究提到议事日程。   据史料显示,在1956年制订的“十二年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第九项和第二十七项已有盐湖矿床利用的研究内容。   1957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的具体领导下,组建了以柳大纲为队长,袁见齐、韩沉石为副队长的“中国科学院盐湖科学调查队”。参加的单位有地质部、化学工业部上海化工研究院、食品工业部盐务总局,地质部632石油地质普查大队。调查对象为柴达木盆地的大柴旦、察尔汗、达布逊、尕斯库勒、昆特依和一里坪等盐湖及茫崖矿区。盐湖科研工作者们满腔热情地踏进了可爱的盐湖区,从此我国盐湖科研事业如雨后春笋。   在1957年至1964年期间,盐湖科学调查队和其他有关单位,对柴达木盆地盐湖特别是大柴旦和察尔汗两湖区进行了重点深入研究。开展了水文地质及水化学、矿床物质成分、采选矿、盐田结构与日晒工艺、化学加工、天然盐物化分析、湖水综合利用等试验研究工作,成绩显著,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通过考察,编制出我国第一份五十万分之一的柴达木盆地盐湖水化学图;分别在大柴旦和察尔汗盐湖发现了柱硼镁石矿和光卤石矿;并在大柴旦盐湖硼矿中陆续发现了多种硼酸盐,其中章氏硼镁石和水碳硼石系在我国首次发现;为国家提供硼、钾、锂、镁等矿产基地,并使这些资源尽早投入开发利用。   在盐湖科考、勘探的基础上,1957年和1958年先后建起了大柴旦化工厂和察尔汗钾肥厂,分别利用大、小柴旦湖的钠硼解石矿生产硼砂,利用察尔汗盐湖光卤石矿生产钾肥产品。这两个厂的快速上马和简单生产,为当时国家国防工业和农业生产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紧缺原料,硼砂还未出口创汇做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侯德封教授为队长的中国科学院青(海)甘(肃)综合考察队也组成盐湖分队,对柴达木盆地西部盐湖沉积、天青石沉积和东、西台吉乃尔湖以及一里坪盐湖进行综合考察。侯德封教授在指导石油地质研究中,发现了湖泊沉积天青石矿层,并组织和指导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在大风山开展了天青石矿床的地质研究及盐矿考察,进行了有关矿产资源的地质研究工作。   1958-1960年,中苏两国科学院合作开展了“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勘探与利用”研究项目,参加单位有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兰州地质研究所、化工部上海化工研究院与天津化工研究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柳大纲是这个项目的中方负责人。   1960年4月,盐湖科学调查队在北戴河召开第一次全国盐湖盐矿学术会议。会上,柳大纲先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