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菅家文草和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
菅家文草和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
摘 要:《菅家文草》是日本平安时代以才学著称的诗臣菅原道真的作品,收录了468首诗歌。菅原道真时代,正是唐文化对日本产生重要影响的时代。唐代的诗歌语言在菅原道真诗中,留下了广泛而深刻的痕迹,白居易诗歌的影响尤为显著。
关键词:《菅家文草》 白居易 词汇 双音化
中日文化交流史源远流长,而唐朝是中日交流的发展时期。唐朝时的中日文化交流以唐诗影响最为深远,模仿和创作汉诗深深吸引着日本的贵族们。日本汉文诗在天智天皇时期开始兴起,最早的汉文诗是《怀风藻》。王朝时期是汉文诗的萌芽期,是模仿和吸收阶段。平安时代的菅原道真首次提出了“和魂汉才”的说法,强调了汉文诗“本土化”的重要性。此后,日本汉诗更加贴近日本的生活和习惯,本土化倾向加强。菅原道真将自己所作的诗和散文结集成《菅家文草》全12卷(900年),在太宰府时的作品结集成《菅家后集》(903年左右)。这两部文集是日本汉文诗的集大成之作。《菅家文草》是菅原道真汉文诗的精华所在,它对后世的汉诗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菅原道真的诗歌(以下简称“菅诗”)是以模仿白居易诗歌(以下简称“白诗”)为主,但是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融入了日本的本土文化。《菅家文草》是结合了唐文化和日本文化的产物,是一部中日文化交流的代表之作。
菅原道真师从岛田忠臣(828~892),而岛田忠臣受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风影响最大,白居易的诗文在平安时代曾一度受到贵族们的顶礼膜拜。据日本学者川口久雄统计,日本诗文集锦《和汉朗咏集》(1013)中刊载白居易的诗多达135首。白居易作品是由日本遣唐使传入日本,白居易的诗歌一经传入,迅速流传开来,深受当时日本文人的喜爱。醍醐天皇都对《白氏文集》爱不释手,而菅原道真的诗作更是得到醍醐天皇的好评“更有菅家胜白样,从兹抛却匣尘深。”[1]白居易深深影响了王朝时期日本汉文诗,对日本汉文诗界的影响之大,无法估量。《菅家文草》中出现的词语与白居易诗歌中的词语有大量重合是不可避免的。约有一百多个白居易诗歌中的词语出现在《菅家文草》中,例如:意中、感兴、向后、荤腥、黄醅、五千文、色相等词。松尾良树先生在《平安朝汉文学和唐代口语词》中阐述:“‘动词+助字’是口语用法的特征”。而白居易诗歌中所出现的口语词中有大量的词语结构与《菅家文草》中口语词结构相同。下面就“动词+助字”所构成的词语在菅诗和白诗中的使用情况进行考释。
一、菅诗中动词+“却”字所构成的口语词释例
却:助词。用在动词后面,表动作的完成。《唐五代语言词典》:用在动词后面作助词,相当于“了”或“着”。[2]《菅家文草》中出现了这样一组词:破却、忘却、谢却、厌却。这些词有的被《日本国语大辞典》收录,有的是汉语词典没有收录的,但是这些词语都是汉语词汇。下面将这些词语一一进行考释和溯源,补正《汉语大辞典》义项的不足,并且验证这些词语与白诗词汇的共同点。
(一)破却
“破却”在《汉语大词典》中的释义是击退。《新唐书?罗艺传》:“艺捍寇,数破却之,勇常冠军,为诸将忌畏。”《唐五代语言词典》等辞书中未收录此词。《菅家文草》中出现了一例“破却”的用法:
月初破却菊?u残,渔夫樵夫抑意难。况复诗人非俗物,夜深年暮泣相看。(《对残菊待寒月》)
这里的“破却”显然不能用“击退”这样的义项来解释。“破却”与“残”对照,都是“残缺、破坏”的意思。《日本国语大辞典》中收录了“破却”,第一个义项是:“こわすこと。すっかりこわして、原形をとどめないようにすること。破?病!彼?举最早的例子恰是《菅家文草》中的例子。“损坏的,原形被破坏,支离破碎的”,这是《日本国语大辞典》中对“破却”的第一个解释;第二个义项是:“打ち破って追いしりぞけること。”是“乘胜追击”的意思,这与《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一致。义项“乘胜追击”在《新唐书》中也有用例,但是《新唐书》是北宋欧阳修等人编著的,年代比《菅家文草》较晚。所以,“破却”的较早义项是“损坏,破坏”。其实这个义项在唐诗中也出现了用例:
(1)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贾岛《题兴化寺园亭》)
(2)忽然一曲称君心,破却中人百家产。(陆长源《句》)
(3)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徐夤《牡丹花二首》)
(4)记横笛、玉关高处。万里沙寒,雪深无路。破却貂裘,远游归后与谁谱。(张炎《长亭怨慢》)
以上用例中的“破却”和《菅家文草》中的意义一致,并且这一义项的用例较多,在后世也有沿用这个义项的例子。例如,元代永中补、明代如卺续补的《缁林宝训》中有:“区区名利,役役趋尘。不思戒律,破却威仪。取一生之容易,为万劫之艰辛。”《汉语大词典》收录“破却”时缺录一个义项,并且例子较晚,《菅家文草》中的“破却”是日本典籍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