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祁东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和防治技术初探
祁东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和防治技术初探
摘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fus,SRBSDV)是湖南近年新发生的水稻病毒性病害,目前已上升为水稻上的重大病害,在不进行预防的情况下,一般损失率达10-30%,严重田甚至失收,对粮食生产安全构成了威胁。本文通过其发生发展规律调查和防治试验示范,提出了以“秧田避害和治虱防矮”为主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关键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规律与特点;原因分析;防治技术与措施
祁东是湖南省最早始见和通过检测证实发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粮食生产大县之一,2009年发生面积4500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2010年迅速上升到20万亩,损失严重,部分丘块成灾,2011-2013年通过预防后发生面积仍达10-17万亩,个别田失收。为搞好科学控防,确保本地粮食高产创建和农业安全生产,近几年,笔者协助县植保部门对其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办法进行了初步调研和防控技术探索,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导如下。
1 发生规律与特点
1.1病毒与传毒 根据检测结果表明,引发祁东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毒为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的一个新种(Southern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fus,SRBSDV),其主要传毒媒介为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灰飞虱等,病毒可在白背飞虱体内繁殖,一旦获毒终身带毒,若虫和成虫均能传毒,以高龄若虫传毒率最高。
1.2病毒侵染途径 病毒初侵染源主要为越冬虫源地的带毒白背飞虱、田间自生及再生水稻苗,外地迁入的带毒白背飞虱。初侵染源在早稻上扩大侵染量,经白背飞虱传至单季稻或晚稻秧苗和本田,同时可扩散到玉米田侵染为害。
1.3发生规律与特点 主要特点是水稻苗期、分蘖前期感染发病重,严重的基本绝收;拔节期和穗期发病稍轻,因侵染时期的先后一般损失产量在30%~10%。从目前两广和祁东的发生看,主要有8个发病特点:一是年度间随着病毒的扩散及越冬毒源的积累,病害逐年加重。二是年度内晚季稻重于早季稻,中晚稻发病较重,早稻较轻。三是育秧移栽田重于直播田。四是杂交稻重于常规稻,如D优527、D优158、红莲优6号、C两优87、T优272、粤优938、丰源优299、准两优608等受害比常规稻相对较重。五是不同田块发病差异很大,发病轻重取决于水稻或玉米危险生育期与带毒飞虱发生高峰吻合程度,吻合好发病重。六是水稻七叶期前为病毒侵染敏感期,前期感病早,危害重。七是病害分布广但部分为害重,发病区目前尚未发现抗病品种。八是一季再生稻发生最为普遍,应注意预防。
1.4症状识别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不同生育期染病后的症状略有差异,其典型症状为:稻株矮缩,叶片僵硬,上部叶的叶面可见凹凸不平的皱折;病株地上数节节部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枝;病株茎秆表面有大小约1~2mm的瘤状突起,瘤突呈蜡点状纵向排列成条形,早期乳白色,后期褐黑色;不抽穗或穗小,结实不良。水稻成株期的症状主要有三个特点:高位分蘖;茎节上有倒生须根;剥开叶鞘在茎上可见白色烛泪状突起,条状排列,发病后期个别烛泪状突起可变褐色,但其顶部瘪陷。分蘖期病株较难与其它病症区分,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株明显矮缩,叶片僵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株有的病叶叶脉皱缩或叶片皱缩。
2发生原因分析
2.1毒源广泛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fus,SRBSDV)病毒毒源数量在逐年积累,其主要传毒媒介白背飞虱的发生在逐年加重,且白背飞虱传毒效率高(成虫、若虫均传毒),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迅速上升提供了充足的毒源基数。近几年来祁东白背飞虱连续大发生,其虫源来自多条途径,一是本地有一定的越冬基数,二是东南亚、两广(特别是广西)的大量迁入,这是主要途径,三是福建、台湾等部分迁入。
2.2传毒和感病生育期长 从4月份有效迁入至水稻及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传毒感病。
2.3感虫水稻面积大 无论杂交水稻还是常规品种,目前全部感病,尤其以杂交优质稻品种感病为主。其中早稻发病品种主要有:T优535、T优167、株两优08、株两优21、金优233、金优493、金优268、陆两优996,荆楚优402等9个,其中T优167、金优233、金优493等受害相对较重;中稻一季稻发病品种主要有:D优527、D优158、珞优8号、红莲优6号、红莲优2号、皖稻153、C两优87、C两优396、T优272、两优6326、II优416、II优441、II优航二号、准两优527、粤优938、中莲优950、中浙优1号、中优117、Y两优7号、Y两优3218、Y两优9918、Y两优696、华两优1206、新两优6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