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和西方文官考试之比较研究.docVIP

科举考试和西方文官考试之比较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举考试和西方文官考试之比较研究

科举考试和西方文官考试之比较研究   [摘要] 科举考试是中国封建时代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封建统治阶段选官任能的最佳形式和途径;而起源于科举制的西方文官制度,对于选择高效率的人员来充实政府,更好地服务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考试制度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对于当今社会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中国的科举考试和西方的文官考试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关键词] 科举考试;文官考试;考试制度;公务员制度      Abstract: Chinas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in her feudal dynasty had been the most equitable mechanism for the talents selection, and also the best means for the talents to become government officials. On the other hand, the western countries civil service system derived from Chinas imperial exam system has also been a significant way to add new blood to the government and to help the civilians to better serve the society. As a important means to select the talents, examination system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todays society. In this case, the present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in China and the civil service reform in western countries can offer some inspirations.   Key words: imperial examination; the civil service reform; examination system; civil service      对科举考试和文官考试进行比较研究,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考试制度,使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制度所独具的客观、公正地选拔人才,促进人才与社会、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始创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兴盛于明,废除于清朝末年。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创制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科举制度在我国整整存在了1300余年。   不否认,中国的科举考试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它培养的是完全服从于封建统治的人才。从考试对象看,中国的科举考试真正做到了“考试面前人人平等”。以清朝为例,清廷规定,除“娼、优(戏子)、隶、皂(衙役)”等所谓“下贱”门户及罪人子弟不许参加考试外,其他人均可报考,且不受年龄、出身、资历等方面的限制,尤其是考试的实施,有着严格的防范舞弊的措施和惩罚手段。具体讲,第一,有严格的考场规则。例如考场设置,可带入物品的规定和考试时间均有严格规定。第二,具备完善的复试制度。复试最早出现于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制度化于长庆元年(821)[1]。早期复核期定在礼部录取放榜之后进行,后期则将复核时间调整到礼部放榜之前,其间不论检核细则如何更改,但都是为了更好地选拔人才。第三,为防止阅卷过程中的不公正行为,成熟后的科举考试实行了“糊名”、“誊录”制[2],以保证考试录用的公正性。第四,严格的惩罚制度。凡违规者,轻者剥夺一次或若干次录取资格,重者则株连保人,并同时处罚所有参与考试的官员。另外,就其考试内容,中国科举制度在各朝各代都有不同的变化。因为诸多文章乃至著述均有涉及,在此不作赘述。总体来说,科举制度的实行在古代是积极多于消极的。更重要的是,这一选拔制度形成的社会合理分层,不仅巩固了封建统治,形成了一种全社会勤奋读书的氛围,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文化教育的稳定发展。      二、西方的文官考试制度      近代西方文官制度是以英国1855年5月21日公布的《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作为正式确立的标志。那时,西方各国陆续完成了本国的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工业革命中成长壮大起来的资产阶级,特别是工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以后,迫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