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思想对王维诗歌的影响探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佛教思想对王维诗歌的影响探析

佛教思想对王维诗歌的影响探析   摘要:盛唐大诗人王维的诗歌受佛教思想影响极为明显,佛教思想中的世界观、心性论及禅定思想从三个层面深刻影响了王维的诗歌。佛教世界观对王维的影响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对世界构成的基本认识形成了王维诗歌中灵动跳跃的诗意;其二,色空思想影响了王维对生命、人生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因而这些内容在王维笔下往往采用艺术化的方式来表现。佛教心性论中“境随心转”的思想对王维笔下自然景物的描绘产生了极大影响。佛教禅定思想对王维诗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作品中体物敏锐入微,识理透彻无碍这一点上。   关键词:佛教思想;王维;诗歌;世界观;心性论;禅定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6-0145-04      佛教禅宗对王维诗歌从思想的表达到意境的构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王维是一位接受能力非常强的文人,如果单单谈禅宗对其诗歌的影响就未免有失偏颇,不能全面看到其诗歌中的佛教思想。因此,本文将全面梳理王维诗歌中佛教思想的源起,分析佛教思想对王维创作及意境表现的影响。      一、世界观的影响      “世界”一词,来源于佛教,《楞严经》卷四云:“阿难!云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   佛教的世界观是一个开放的世界观,并不把人的思维局限于眼前所见到的山川万物和今生所拥有的短短几十年时间。佛教中的空间广袤无垠,无始无极;佛教中的时间无限轮回,无穷无尽。这样的世界观可以让最富有想象力的人为之感叹唏嘘,自愧弗如。说到底,这种世界观并非目前科学所能证实的世界观,而是一种极富浪漫色彩的世界观,存在于想象之中,是一个来自心灵的美妙世界。   这一世界观对王维诗歌颇有影响,形成了其诗歌中灵动跳跃的诗意。《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贤观天长寺之作》中有:“墨点三千界,丹飞六一泥”,句中“墨点三千界”出自《法华经#8226;化城喻品第七》:   我念过去世,无量无边劫。有佛两足尊,名大通智胜。如人以力磨,三千大千土。尽此诸地种,皆悉以为墨。过于千国土,乃下一尘点。如是展转点,尽此诸尘墨。如是诸国土,点与不点等。复尽末为尘,一尘为一劫。此诸微尘数,其劫复过是。彼佛灭度来,如是无量劫。   此经中对于时空的描述极尽想象之能事,王维作品用此典故,将读者带入一个绵长渺远的时空之中,给人以特殊的艺术体验。   佛教中的世界观可在适当的时候发生变化,这主要依靠主体的修行。当修行者达到“天眼通”时,可观无尽世界于眼前。《大智度论》卷五云:   天眼通者,于眼得色界四大造清净色,是名天眼。天眼所见,自地及下地六道中众生诸物,若近若远、若覆若细诸色,无不能照。   这在王维诗歌中亦有表现,如《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诗歌中写到青龙寺位于地势极高的地方,四望宇宙,无有际涯。在这一室之内可尽观红尘阡陌,历历如镜中之影,无一遗漏,这是因为主人已经觉悟,拥有了佛教中的无上智慧。   由于佛教强调宇宙空间的无始无极,时间的亘古久远,同时也就强调了一切生命的短暂虚幻,这就是佛教中的无常空观思想。   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空寂。无作业者,无受报者。……了知境界,如幻如梦,如影如响,亦如变化。若诸菩萨能与如是观行相应,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华严经》卷17)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这种无常空观思想影响了王维对生命、人生等重大问题的思考,诗人对生命的短暂有着清醒的认识。《叹白发》:“我年一何长,鬓发日已白。俯仰天地间,能为几时客。”《哭殷遥》:“人生能几何?毕竟归无形。……忆昔君在时,问我学无生。劝君苦不早,令君无所成。……”《资圣寺送甘二》中“浮生信如寄”;《晦日游大理韦卿城南别业四首》:“浮生寄天地”;《饭覆釜山僧》:“身世犹空虚”;《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了观四大因,根性何所有?……有无断常见,生灭幻梦受……无有一法真,无有一法诟。”《疑梦》:“莫惊宠辱空忧喜,莫计恩雠浪苦辛。黄帝孔丘何处问,安知不是梦中身?”;《叹白发》:“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这些作品都深刻地表明诗人对人生生命的无常体悟。   诗人对生命之外的名利也同样有着清醒的认识。《题辋川图》:“老来懒赋诗,惟有老相随。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不能舍余习,偶世人知。名字本习离,此心还不知。”《谒璇上人》:“浮名寄缨??,空性无羁鞅。”《酌酒与裴迪》:“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王维的诗虽然肯定了生命和名利的虚幻,但是他并不执着于“空”,而是在观“空”的同时强调“妙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有:“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