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的研究.docVIP

柳州市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柳州市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的研究

柳州市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9-000-02   摘 要 进入二十一世纪,广西迎来了北部湾经济区大开发的热潮,柳州汽车作为广西传统的优势产业,其在此宏观背景下能否抓住机遇获得再次发展还是未知数,因此对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柳州是铃木等三大汽车集团的在中国生产制造基地,其产品档次不高,同时相应汽配企业规模小,其汽车电子产业也存在起步晚,技术水平不高等等缺陷,这些就导致整车企业盈利能力普遍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柳州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径,通过技术、制度、营销等方面创新,延长产业链价值,从而提升柳州汽车产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汽车产业 创新路径 柳州   一、柳州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背景   (一)全球金融危机对汽车产业的影响,新能源汽车将会是今后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   全球金融危机引发实体经济滑坡,美、日、欧传统汽车业遭受重创,为了摆脱经济低谷,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世界各大汽车企业的共同战略选择,以促进全球汽车市场重新焕发生机。因此,全球汽车业正面临着一次新的革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将对未来汽车行业产业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当前,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认同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与环境相生发展的趋势。21世纪的汽车产品将以环保为主导,在新能源开发、原材料选用、零部件模块化生产、整车装配以及汽车使用等环节中充分体现出汽车产业要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共生。柳州汽车产业要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突围,创新是惟一出路,而技术创新是核心内容,在市场低迷时加强技术创新是突围的主要路径。   (二)“二次创业”的提出   “二次创业”最初用于企业的创新与提升,就是企业在取得高速增长之后,为了谋求进一步的发展而进行的内部变革过程,其实质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进行的一次战略转型,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革命性的转变。借用“二次创业”所强调的战略转型,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柳州市提出了“二次创业” 的发展战略。柳州的工业体系以汽车、机械、冶金产业为支柱,化工、制糖、造纸、制药、建材、日化等产业并存。2007年,柳州被确定为国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与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冶金产业方面,以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为主,机械工业则以工程机械、建筑机械、空压机等产品为代表。然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不断深入发展,全区范围内不断兴起的工业建设浪潮,以及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的建设,都令人感到柳州的区位优势与产业优势正在逐步减弱,区内工业老大的地位也潜藏危机。为了实现新的发展,柳州市提出“二次创业”的口号,努力实现“经济升级,城市转型”,加强环境保护,推动柳州汽车产业发展。   二、柳州市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柳州只是三大汽车集团的生产制造基地   柳州特种汽车厂于1994年3月29日将全部产权并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成为一汽集团全资子公司及卡车生产三大基地之一;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合资公司;东风与日产合资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三方共同组建的中外合资汽车公司,而早2001年通过资产划拨,柳州五菱与上汽集团形成战略合作,相关汽车品牌也分别隶属于三大汽车集团,柳州不过是三大汽车集团的生产制造基地,制造基地不是创造基地,在整个产业链中,生产制造基地的地位只能说是一个大型加工工厂,所得收益往往是位于价值链的末端。   (二)汽配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为大企业协作配套能力有限   由于柳州汽车工业总体规模及龙头企业较弱,因此对零部件及相关产业缺乏足够的聚合力和带动力。整车产品结构不合理,中高端轿车、大中型客车均为空白,产品档次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柳州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极不平衡,多数零部件企业属于民营中小企业技术人才数量和质量十分有限,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缺乏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缺乏诸如汽车玻璃、汽配电子类产品等高端产品,生产规模较小,难以形成有效的品牌效应和集约化生产配套格局。而且,长期以来,企业所奉行的低成本策略,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零部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零部件体系发展滞后,在全国仅居中等偏下水平,与整车的发展极不协调。目前,柳州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仅有110多家,2008年,全市汽车配套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8.9亿元,只占整个汽车行业32.1%,除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外,为东风柳汽公司及柳特两大整车企业的零部件配套率分别只有42.2%和3.7%。此外,许多配套的中小企业规模小、起点低、技术装备落后、产品开发能力弱,产品多为一些初级零部件,档次低,技术含量小,附加值不高,对整车厂家依赖性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