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省份内生型竞争力提升的研究.docVIP

内陆省份内生型竞争力提升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陆省份内生型竞争力提升的研究

内陆省份内生型竞争力提升的研究   摘要:区域经济的发展因区域先天条件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努力培养内生型竞争力是内陆省份加快经济发展的选择。以湖北省为例,剖析了内陆省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内陆省份提升内生型竞争力的可行性进行了综合性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内陆省份提升内生型竞争力的路径与对策。   关键词:内陆省份;内生型竞争力;模糊综合评价法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2013.03.005   一、问题的提出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保持着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但其经济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典型的问题之一是区域间经济发展高度不平衡,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明显要落后于沿海地区。这种经济发展的滞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按GDP总量排名,内陆省份仅河南、四川、湖南挤进前10名,分别占全国GDP的5.76%、4.28%、4.00%,排名为第五、第八和第十[1]。内陆省份的经济发展表现出了明显的劣势,其地理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远远不及沿海地区。因此,内陆省份提升竞争力,发展经济的路径必然与沿海地区有所不同。从内生型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各地区、各国的内生型竞争力是由经济体系的内在运作所决定的,其根源在于不断细化和深化的分工与专业化,内生型竞争力的提升不是依靠区域的地理等自然条件的优势,而是通过后天努力创造而来的。可见研究内生型竞争力产生的条件及培育措施将对内陆省份的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相关研究综述与概念界定   经济学开山鼻祖之一李嘉图最先提出了外生型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外生比较优势是先天给定的,因此人们和政府都不能人为地改变它,他认为国际或区域间的竞争是相对稳定的,即使技术的进步也是外生因素给定的,该理论认为资源禀赋的外生差异而给一国或一地区带来比较优势[2]。邹薇在《论竞争力的源泉:从外生比较优势到内生比较优势》一文中指出外生型比较优势理论并没有考虑到交易成本以及规模经济,而这些因素随着商品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在国际和区域间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3]。   与此截然不同的是内生型比较优势是经济体系内部运作所决定的,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而培养的,其源泉是不断深化的分工和专业化,内生型比较优势取决于一国或一地区所选择的分工和专业化[3]。这意味着一国或一地区可以通过专业化或分工的选择而创造出该区域原来所不具有的比较优势。   杨秀容指出,从长远利益来看,如果一国或一地区过分地倚重外生比较优势将导致其贸易方向、产品和格局的静态化,并陷入比较优势的陷阱[4]。而内生型比较优势是分工和专业化的选择结果,因此能加快生产力发展的进程,从而成为该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源泉。   比较优势在市场上即表现为竞争力,竞争力强调后天的努力和政府的作用,是一国或一地区获得利润的能力,强大的竞争力是一国或一地区在市场贸易中获利的充分条件,然而,不能简单地将比较优势等同于竞争力,要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力还需要各种政策的支撑。   基于此,内生型竞争力即为一地区通过资源整合,创新力的提升,结构调整等方式自主地选择分工和专业化,并在政策支撑下,能为某一地区带来巨大贸易利润的竞争能力。   三、内陆省份竞争力现状分析   (一)内陆省份外贸依存度低   外贸依存度是衡量一地区外贸活动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能够反映地区外贸经济的发展层度[5]。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各个省份外贸依存度也产生了明显的差距。内陆省份其外贸依存度偏低。见表1。   由表1可见[613],内陆省份的外贸依存度明显低于全国水平。根据对沿海地区的研究发现,外贸经济的发展在很大层度上都是由中小企业拉动的。   (二)产业结构逐步升级   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与升级是该地区经济发展良好和持续的重要表现,更体现出该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选择分工的倾向,是培育内生型竞争力的必经之路。见图1至图3。   由图1至图3可见,内陆省份第一、二、三产业都有明显的增势,二、三产业的增势比较明显,第一产业稳步上升,产业结构基本呈现“二三二”的格局。   以湖北为例,在十一五期间,湖北省的产业结构比例由2006年的15.2∶44.9∶39.9 调整到13.6∶46.6∶39.6,第一产业的比例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比例有所提升。但是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省的6.2∶53.2∶40.6以及广东省的5.0∶50.4∶44.6比例相比,湖北省的产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调整。对于湖北省而言,其工业基础雄厚,加大工业改造,振兴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是实现产业升级,发展内生型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