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九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哺乳动物资源多样性的研究.docVIP

四川九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哺乳动物资源多样性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九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哺乳动物资源多样性的研究

四川九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哺乳动物资源多样性的研究   [摘 要] 从2006-2011年对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的哺乳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文献,确认保护区共有哺乳动物82种,分属7目27科。区系分析表明:该保护区的哺乳动物东洋界种类有62种,古北界14种,不易分类的广布种有6种。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该保护区有国家Ⅰ级保护哺乳动物7种,国家Ⅱ级保护哺乳动物13种。   [关键词] 九顶山自然保护区 哺乳动物资源 区系   [中图分类号] Q9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045-01   四川九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以大熊猫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位于什邡市的红白镇、绵竹市的清平乡、天池乡和九龙乡境内。该保护区是岷山山系动植物基因交流的关键交流带,是大熊猫岷山B种群交流的重要枢纽,是世界上27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关注地点之一。有动物化石之称的国宝大熊猫和植物化石之称的珙桐、银杏等300多种动物和3000多种植物,可谓地史奇观的自然博物馆,不仅具有极强的旅游观光价值,而且还有极高的科学与审美价值。为了搞清区内资源,科学地保护与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我们从2006~2011年对保护区内的哺乳动物资源进行了多次调查,基本摸清了保护区野生哺乳动物多样性情况,总结如下。   一、自然环境   四川九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103°45~104°15′′E,3l°23 ~3l°42′N),青藏高原东缘,行政区划在四川省绵竹市与什邡市境内,主峰为狮子王峰,海拔4989m,相对高差4289m,面积615km2;该地属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6.8~15℃,≥10℃的积温2400~4500℃,无霜期110~170d,年均降雨量1300mm以上;土壤类型随海拔高度、地形、坡度、水文和植被类型的变化,由山基到山顶依次为山地黄壤(H1600m)、山地腐殖质黄壤(1600~2300m)、山地棕壤(2300~2850m)、山地暗棕壤(海拔2600~3500m)、亚高山草甸土(阳坡3300~3500m)、高山草甸土(3500~4000m)高山流石滩荒漠土(≥4000m)[1-4]。   在地形地貌上受强烈褶皱和断裂影响,造就了九顶山独特、复杂、多变的奇峰、怪洞、深峡,山体破碎,奇峰突起,岩断峡险、沟狭谷窄,保护区山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下降,依次形成高山、中山和低山,山体海拔3000m以上,3500m以上的山峰有100余座,4000m以上的山峰有40余座,4500m以上的山峰有14座。河流比降大,坡度多在46°以上,东南部较低,海拔由3000m降至1000m以下[5]。   二、调查方法   大中型哺乳动物采用样线法和访问法,在样线上所见的动物实体、足迹、食迹、粪便、窝(卧)穴、毛发、尸体、头骨等进行分类鉴定并记录,最后做归类统计。访问法我们主要是通过访问一些对哺乳动物识别、鉴定有一定经验的人,访问对象多是一些以前的老猎人及保护区内经常巡山护林的人。对小型哺乳动物的调查采用铗日法,每隔5m下铗,行距20~30m,对翼手类的调查则采用网捕法。   三、调查结果   1.物种组成   根据野外调查,结合历史文献[6-8],保护区共有哺乳动物82种,隶属7目23科。由表可以看出,本区哺乳动物种类最多的是啮齿目,有23种;其次是食虫目,有15种。   2.区系组成   从区系构成上看,在保护区82种哺乳动物中,东洋界种类有62种,约占76%;古北界14种,占17%;不易分类的广布种有6种,占7%。可见,以东洋界种类占优势。根据张荣祖(中国动物地理,1999)对动物分布型的划分,在保护区的哺乳动物中属于全北型的有赤狐、狼2种;属于古北型的有野猪、中麝?、伏翼、水獭、狗獾、黄鼬、黑线姬鼠、褐家鼠和小家鼠等9种;属于高地型的有岩羊、马麝、间颅鼠兔等3种。在东洋界哺乳动物中,属于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有16种,分别是大耳蝠、扭角羚、西南绒鼠、大耳姬鼠、复齿鼯鼠、小熊猫、大熊猫、蹼麝?、峨眉?鼹、少齿?鼹、长尾?、大长尾?、山地纹背??、纹背??、金丝猴和藏鼠兔等。季风型4种,它们是斑羚、黑熊、金管鼻蝠和东方蝙蝠。南中国型区内有16种动物分布,它们是中国?猬、长吻鼹、四川短尾?、喜马拉雅水?、川西长尾?、灰麝?、小菊头蝠、爪洼伏翼、鼬獾、林麝、小麂、毛冠鹿、珀氏长吻松鼠、龙姬鼠、高山姬鼠和黑腹绒鼠等。东洋型27种,其主要种类有大蹄蝠、大耳菊头蝠、皮氏菊头蝠、角菊头蝠、亚洲宽耳蝠、猕猴、藏酋猴、豺、黄喉貂、猪獾、大灵猫、小灵猫、花面狸、豹猫、金猫、云豹、鬣羚、隐纹花鼠、大足鼠、针毛鼠、小泡巨鼠、黄胸鼠、社鼠、川西白腹鼠、安氏白腹鼠、普通竹鼠和豪猪等。广布种有北小麝?、豹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