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的思考.docVIP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的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的思考

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的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成为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农民工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客观上他们却处于城市的底层,是都市中的“边缘人”,社会保障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以待解决。近年来国家对农民工问题重视程度不断加大,但仅仅依靠宏观、显性层面的行政和法律手段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其进行微观、以人的实际心理需求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力图从政府、用人单位、社区、农民工自身出发,全方位地对农民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使其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作为贡献。   关键词: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关注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有序有效的引导农民工受教育,帮助他们充分有效就业,直接关乎经济繁荣和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当前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农民工概念以及特殊性   1、农民工的基本概念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范畴,主要是指户籍仍在农村,有承包土地,但不从事农业生产,依靠进城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的收入维持生活的劳动者。农民工与工人和农民的区别表现在生活方式上大多与家人两地分居、缺少文化生活,组织行为上以小团体行为为主,有着自己的组织潜规则,在利益诉求上诉求工资待遇的提高、工作环境的改善,诉求基本的国民待遇。所谓“农民工”既是一个职业概念,同时也是一个身份概念。   2、农民工特殊的社会身份   农民工的社会身份是农民。城乡分割二元户籍制度使农民工在城市享受不到同等的待遇,这样他们的家庭、最终归宿、心理寄托于感情牵挂都在农村。此外,农民工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依靠还有相当的一部分来自农村与农业。农民工虽然在城市工作,为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但无论工作条件还是生活条件,他们都不能与城市市民相比。   3、农民工特殊的工作性质   农民工的职业具有流动性、临时性、季节性等特点。他们是一个介乎于产业工人以传统农民之间的双向交叉的社会群体,惊颤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流动、颠簸。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尚处在一种双向流动过程中,在城市找到工作就向城市流动,找不到工作就往家乡流动。他们一般都没有固定的目标,没有固定的城市和地点,没有固定的单位和工种,有很大的流动性。   4、农民工特殊的生活方式   城市文明在科学技术、文化素养、法律意识、婚育观念等方面总体上比农民发展更快。农民工由于工作性质长期在城市居住,有的接受了城市的新的观念与新事物。他们在工作、学习、娱乐和生活中受到城市文明的熏陶,许多陈旧的、不合时宜的观念和习俗在城市生活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消解。但同时也有一部分的农民工保留着农村的传统的观念。   5、农民工特殊的社会地位   农民工大多是青壮年,与农村其他人口群体相比,农民工接受能力较强,知识文化水平较高,观念较为新颖,这使得他们回到农村时属于“强势群体”。然而,与城市常住居民相比,农民工在居住条件、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居于弱势,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他们虽然在城市,但是无法获得城市市民的身份,不能取得城市户口,不能和城市职工同工同酬,不能享受同等的待遇。他们生活的城市里,但不是城市人;他们是农村人,却没有生活在农村。他们是城市和农村的“边缘人”。   二、农民工群体的社会处境的现状、原因   1、农民工思想与行为困境的社会表现   一方面,农民工对工作生活地域选择的矛盾心理。农民工具有的双重身份:即学会了城市人的生活和工作,具有“准市民”的资格;又保留着“农民属性”和“农村重心”,只是客居城市的农村打工者。经过在城市中多年的摸爬滚打,农民工在生活方式和观念上较之于农村的农民领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信心。但面对城乡鲜明的差异时,他们往往又感到自卑,于是选择留在农村还是继续走出去,成为他们思想上的头等大事。另一方面,农民工面对诸多行为上的社会困境:一是体制真空致使行为“失范”和利益行为表达的弱势性。脱离了农村体制的管理,同时缺乏城市相关制度的有效制约,农民工的行为难以约束,同时在受到权益受到侵害时,农民工常常只能通过间接的渠道来表达,缺乏完善的制度保证。二是职业行为的边缘性。农民工提供的劳务大多是 “脏累差”的边缘性工作,整体而言,当前农民工地位低下,仍然是一个“自在的阶层”,而不是一个“自为的阶层”。三是开放与封闭并存的行为方式困境。   2、当前农民工社会困境的成因   从根本上来说,传统思想与城市化进程中新观念的冲突导致了农民工思想与行为上的困境。农民工长期受农村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而他们流向城市后,城乡巨大的差异对他们传统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长期实行的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二元分割制度,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