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受力裂缝控制的研究.docVIP

多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受力裂缝控制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受力裂缝控制的研究

多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受力裂缝控制的研究   摘 要:以某五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针对施工中出现的纵向裂缝问题,利用ANSYS软件分析了此裂缝的形成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集中于腹板的预应力筋布置形式对箱梁第一节段端部顶板、底板产生了较大的横向拉应力,最终导致纵向裂缝的形成,同时预应力锚固局部效应容易产生局部纵向裂缝。结合分析结果,给出了防止此类纵向受力裂缝产生的控制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桥梁工程;局部效应;裂缝控制;多跨连续箱梁桥;锚具连接器   中图分类号:U445.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8)19-0061-02   Abstract: Taking a five-span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tinuous beam bridge as the engineering context,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the crack is analyzed by using ANSYS software in view of the longitudinal crack in constru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yout of prestressing tendons concentrated on the webs produces large transverse tensile stresses on 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first section of the box girder, and finally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longitudinal cracks. At the same time, the local effect of prestressed Anchorage is easy to produce local longitudinal crack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the control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prevent this kind of longitudinal force crack.   Keywords: bridge engineering; local effect; crack control; multi-span continuous box girder bridge; anchorage connector   引言   多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以其受力合理、行车舒适、造价经济等优势在国内外桥梁建设中得到广泛运用。调查研究表明,预应力摩擦损失和混凝土收缩徐变损失一般占总预应力损失的70%以上[1]。通常采用锚具连接器对预应力筋长束分段张拉的方法有效减小该摩擦损失。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锚固局部效应,若在设计和施工中不予以重视,将可能对桥梁的结构安全性(尤其是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及使用耐久性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1 工程背景   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跨径布置为4×30m+20m),采用单箱单室截面,梁高1.8m,桥宽9.5m。全桥共划分为三个梁段施工,其中一号梁段为第三跨及向第二、四跨各延伸5.5m(自重弯矩零点附近)。主梁纵向预应力筋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在箱梁腹板共布置12束(17根/束)?A应力筋,各梁段间通过周边悬挂挤压式锚具连接器将预应力筋连接成整体,预应力筋布置和关键截面如图1所示。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一号梁段张拉预应力筋前,两端均未发现有任何肉眼可见裂缝;张拉完毕后,两端顶板、底板均出现3~5条顺桥向贯通板厚的裂缝,裂缝延伸2~3m,同时端部最下层外侧锚具连接器对应腹板外侧出现了长度约40cm的纵向微裂缝。   2 有限元模拟及裂缝成因分析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三维实体模型,分析一号梁段梁端在预应力作用下的弹性受力特征,以掌握箱梁各部位的应力分布规律,分析裂缝形成的高风险区域。综合考虑桥梁的对称性、厚实的隐形横梁、裂缝出现区域的箱梁悬臂受力特点及圣维南原理,分析模型截取该桥一号梁段悬臂端部5.5m为分析对象,采用含中间节点的三维20节点结构实体单元SOLID95模拟箱梁结构,预应力荷载采用等效荷载法[2]施加,同时将梁端预应力作用区域网格细分。模型共划分为90927个节点,30615个单元,支点处边界条件按固结处理。   计算结果发现:梁端顶板、底板均受较大的横向拉应力,其中底板所受最大横向拉应力为8.94MPa,顶板最大横向拉应力为5.70MPa,最底层预应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