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解读文本,让教学的设计更有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元解读文本,让教学的设计更有理

多元解读文本,让教学的设计更有理    一、案例背景    传统的英语阅读课教学不够关注文本。很多老师教学设计时除了翻教参就是参考别人的课件,或者再做点练习补充。课堂教学或伪文本阅读或超文本阅读,甚至就是纯粹为语言点教阅读。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文本解读的重要性逐渐被广大一线教师充分认识。但如何解读文本,如何实现文本解读最大的教学价值,如何通过解读文本让教学设计更加合理等问题仍然困扰着老师们。本文以几位老师同课异构高一教材第二单元阅读课为例,尝试文本解读。    二、案例过程    片断一    上课开始,让学生找大意。我通过提供选项让学生用连线的方式帮助他们找出大意    B老师让学生找出大意,而A老师则让学生找出主题句。他提供的主题句分别是:    Para 1: Today, more people speak English as their first, second or a foreign language than ever before.    Para 2: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 even if they don’t speak the same kind of English.    Para 3: Why has English changed over time?    Para 4: Finally by the 19th century the language was settled.    Para 5: English now is also spoken as a foreign language or second language in South Asia.    片断二    分析第一段文章时我提了一个问题:    Why did English begin to be spoken in many other countries?    学生回答:Because people from England made voyages to conquer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我让学生从课本中找答案。学生找到了People from England made voyages to conquer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and because of that, English began to...句子。我启发学生思考because和because of 的区别,然后让学生完成以下练习:    1.I didn’t buy it ___ it was too expensive.    2.He knew she was crying ___ what he had said.    片断三    分析文章第二至第四段中英语语言发展的变化之后,A老师提了一个问题:    What caused all these changes of English?    A. The British people    B. The language itself    C. The political status(政治地位) of England    A老师分析文章最后一段时又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    What’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Chinese English?    片断四    这篇文章结尾的问题很耐人寻味:    Will Chinese English develop its own identity?    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有点难,我先和学生一起总结英语变化的原因,再让学生讨论:    When is Chinese most widely used?    学生得出了When our China is strong enough的结论。我再问:How can our China be stronger?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三、案例反思    1.多元解读文本,首先从教师做起    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要准确捕捉文本信息。备课前,首先要做的就是阅读文本,并且是多遍阅读,准确把握文本内容。教师自身首先要准确把握文本文字信息以及透过文字信息所反映的深层内涵;备课过程中,仍然始终不离文本。教学设计不要背离文本,也绝不能依赖教学参考书来替代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更不能用整合其他老师的教学课件替代自己的思考和设计;上课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文本所要传递给读者的信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任务的设计一定要基于文本准确的解读,那样的任务才是有效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