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营经济发展制度变迁与城镇化 以浙江省台州市城镇化为例 学术资料-民营经济概论
民营经济发展、制度变迁与城镇化 ——以浙江省台州市城镇化为例
民营经济发展、制度变迁与城镇化
以浙江省台州市城镇化为例
【英文标题】DEVELOPMENT OF PRIVATE ECONOMY,INSTITUTIONAL REFORM AND URBANIZATION:A CASE STUDY OF TAIZHOU CITY
QLAN Chen
【作 者】钱陈
【作者简介】钱陈(1976-),男,浙江经济学院2003级博士生。
【内容提要】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我人口和要素的空间集聚需求;另一方面推进城镇改革,促进了城镇建设主体的多元化,缓解了城镇建设资金的不足,提高了城镇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加快了城镇化进程。最后以浙江省后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摘 要 题】民营论坛
【英文摘要】Using modern economic theories,this study analyse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private economy,which is that the urbanization is driven by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conomy during the institutional reform.By boosting the institutional reform,the private economy facilitates the spatial aggregation of the population and resources.On the other hand it propels the reform on administration and financing system so as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the urbanization.This mechanism was proved in the urbanization of Taizhou city.
【关 键 词】民营经济/城镇化/制度变迁/公共品/台州
private economy/urbanization/institution reform/TaiZhou City
1 引言
技术进步的角度解释了工业化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制,指出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Sullivan,2000)。而基姆(Kim,1999)通过研究1690~1990年产业服务业为主的转变,导致了地区比较优势、交通和地区公共品状况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产业的区域定位以及城市形成的速度和形态。
与西方工业化和城市发展所处的环境不同,我国的城镇发展过程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城镇发展是与大规模的制度变迁和工业化进程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制度因素是研究我国城镇发展的重要变量。
叶裕民(2001)研究了我国自建国以来的城市化历程,指出:一个土地、投资的激励机制、财税制度和企业制度等。蔡秀玲(2002)进一步指出小城镇化是我国城市化的重要途径,并运用西方聚集经济理论,从生产要素流动和制度保证两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小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原因。邹兵(2001)指出1980年代以来我国所走的以小城镇为主的分散型城市化道路是与我国渐近式的制度变迁进程相适应的,是家庭承包制后,迫切需要分享工业化和城市化利益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者与希望维持社会稳定的城市政府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赵燕菁(2001)则指出小城镇发展是城乡经济要素不能一体化和资本短缺条件下形成的次优选择,要通过城乡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要素市场,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农业剩余人口的转移,推动我国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姜长云,等(2003)则指出长期以来靠农村工业化推动的小城镇分散布局所形成的大量投资和基础设施,因为资产的专用性和流动的困难,容易成为妨碍小城镇和乡镇企业优化布局的重要障碍,并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我国的城镇化道路产生影响。
上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业化和制度变迁对我国城镇化的影响,缺乏对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机制如何影响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分析。而在有关中国经济转轨的研究中,民营企业是最引人注目的主题之一,而民营企业的发展支撑着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市场化进程(孙早、鲁政委,200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