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对联的本质属性-企业管理专业论文.docxVIP

对称:对联的本质属性-企业管理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称:对联的本质属性-企业管理专业论文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目 录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 Ⅱ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对联简史及中国传统的对联研究?????????????(1) 第二节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选题意义???????????????(5) 第二章 对联概述?????????????????????????(7) 第一节 对联的含义??????????????????????(7) 第二节 对联的分类??????????????????????(9) 第三节 对联的功能??????????????????????(12) 第三章 对联的性质????????????????????????(14) 第一节 前人的观点??????????????????????(14) 第二节 对联是一种独特的对称言语模式?????????????(16) 第三节 对联对称性的多元基础?????????????????(21) 第四章 对称在对联建构中的制约作用????????????????(28) 第一节 对称格局下的修饰艺术?????????????????(28) 第二节 常见修辞格的对称化??????????????????(37) 第五章 对称与对联禁忌??????????????????????(43) 第一节 对称的局限??????????????????????(43) 第二节 对联禁忌的修正作用??????????????????(44) 第六章 结语???????????????????????????(47) 参考文献????????????????????????????(49) 附录??????????????????????????????(51) 后记??????????????????????????????(52) III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对联简史及中国传统的对联研究 对联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形式简短优美、风格绚丽多姿、内涵 深微富厚,从多个角度展现了汉语的形神美。对联在汉语文化圈中应用广泛,只 言片语、著墨不多的文字,既能叙事绘景、写意抒情,又能题赠贺挽、酬唱应答; 既可题于山水胜迹、园林庙祠,又可用于婚丧贺挽、门宅店市。然而,对联却一 向被视为文人们的雕虫小技、笔墨游戏,算不上文学作品。反观其他文学样式, 诗、词、散文不必说,俗曲、谣谚、话本、弹词等,都可以写入文学史,唯独对 联长期被人们忽视,不曾在文学史中争得一席之地,甚至个人文集都鲜有收入。 清代郑板桥是一位撰联高手,一生创作许多对联,但是他的文集《郑板桥集》没 有收录他的对联作品。这种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联本身的独特性 就是是其一,很多对联作品有着文字游戏的意味,即兴之作很多,并且对联本身 具有实用性,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在一起,所以崇尚阳春白雪的传统文学 观是不能把对联作为真正的文学作品来看待的。 对联产生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据清梁章钜《楹联丛话》记载:“尝闻纪 文达师言:楹帖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但宋以来,春帖 子多用绝句,其必以对语,朱笺书之者,则不知始于何时也。按《蜀梼杌》云: 蜀未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幸演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 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后蜀平,朝廷以吕余庆知成都,而长春乃 太祖诞节名也。此在当时为语谶,实后来楹帖之权舆。但未知其前尚有可考否耳。” 这段记载可以在一些史料中找到证据,人们据此推断对联产生的年代在五代时 期。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从文献中找出更多的资料,用以说明对联产生的年代。 比如: 《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张令共 语,以其并有天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 1 鸣鹤’。” 又《后汉书·孔融传》:“(融)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座上客 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既而,与衡更相赞扬,衡谓融曰:‘仲尼不死’, 融答曰:‘颜回复生’。” 人们根据这些文献记载把对联产生的年代一再推前,一时众说纷纭。从梁章 钜《楹联丛话》来看,对联产生于五代的说法,梁章钜也不能十分肯定,因为没 有足够的文献证据,所以他才有“未知其前尚有可考否耳”的话。其他的说法也 存在类似的问题,但是都可以作为一家之言,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肯定。 对联在宋代以前的情况,有很多是不可考证的,所以不足为信。无论对联的 起源有多古老,作为一种文体,早期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