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纳税风险管理2018.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模板来自于 * 模板来自于 * 模板来自于 * 模板来自于 * 模板来自于 * 模板来自于 * 模板来自于 * 模板来自于 * 模板来自于 * 企业纳税风险管理 2018年3月28日 内容 概要 一、纳税风险的认识 二、企业应如何控制纳税风险? 三、税务机关应如何帮助企业减少纳税风险? 四、企业纳税风险的案例分析 一、纳税风险的认识 纳税风险认识 纳税风险含义及表现 纳税风险的成因 (一)、纳税风险含义及其表现 Ⅰ 含义 企业纳税风险,是指纳税人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法而导致企业遭受的法律制裁、财务损失、声誉损害的可能性。 Ⅱ 表现: 一是企业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及声誉损害等风险; 二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 概括来讲,企业的涉税行为大致可分为三类:税收政策遵从、纳税金额核算、纳税筹划。其中税收政策遵从就是纳什么税的问题,纳税金额核算就是纳多少税的问题,纳税筹划就是如何纳最少的税的问题。 上述三类行为中和企业关系最密切的是税收政策遵从和纳税金额核算,它们是企业涉税行为的主体内容。毕竟,企业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是先要解决经营行为和经营事件到底该纳什么税和纳多少税的问题,企业因纳税风险而带来的利益损失更多是和税收政策遵从和纳税金额核算有关。 一些财务人员已经发现过分追求纳税筹划而忽视税收政策遵从和纳税金额核算工作是舍本逐末,结果是税款没有节省多少,可是每年因为纳税违规问题仍在补交金额不菲的罚款和滞纳金。 (二)、企业纳税风险的因素 内因 外因 1、被动纳税,纳税风险意识低 2、企业缺乏纳税风险防控体制 3、企业办税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1、税收政策的变化 2、税收征管口径地域差异 3、外部经营环境复杂 1、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是指企业各种商业交易行为和交易模式因本身特点可能影响纳税准确性而导致未来交易收益损失的的不确定因素。 例如: 重要交易的过程没有企业财务人员的参与,企业财务人员只是交易完成后进行纳税核算。 交易风险最常出现的影响: 企业在采购原材料的过程中,由于未能对供货方的纳税人资格有效控管,导致后来从供货方取得大量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不得不额外承担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和上升的原材料成本。 (二)、企业纳税风险的因素 第一招 交易前——知己知彼,防患未然 纳税人在购进货物时,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从思想上重视虚开发票问题,有意识地规避取得虚开发票的风险。建议纳税人在交易前对交易对方做必要的了解,通过对交易对方经营范围、经营规模、企业资质等相关情况的考察,评估相应的风险。 一旦发现供货企业提供的货物有异常,就应当引起警惕,做进一步的追查,可以要求供货企业提供有关的证明材料,对有重大疑点的货物,尽量不要购进。 第二招 交易中——银行划款,有迹可循 建议纳税人尽量通过银行账户将货款划拨到交易对方的银行账户内,在这个过程中,纳税人可再次对购进业务进行监督审查,如果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与发票上注明的信息不符,就应当引起警惕,暂缓付款,对购货业务进行进一步审查。 (二)、企业纳税风险的因素 预防小技巧 第三招 收票时——火眼金睛,识破风险 建议纳税人仔细比对发票信息。要求开票方提供有关资料,并仔细比对相关信息。 一是审查税务登记证、出库单、开具的发票、银行账户上的企业名称是否一致; 二是通过对方的一般纳税人登记相关凭证,审查对方是否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 三是通过对方的发票领购簿,审查开具的发票是否确实是对方领购的发票; 四是通过库存商品账、生产成本账和有关凭证,审查购进的货物是否是对方购进或生产的货物。 如果对取得的发票存在疑问,应当暂缓付款和申报抵扣有关进项税金,及时向税务机关求助查证。尤其是对大额购进货物,或者是长期供货的单位,更应当作重点审查。 第四招 交易后——留存证据,避免损失 企业在购进货物时要重视取得和保存有关的证据,一旦对方故意隐瞒有关销售和开票的真实情况,恶意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给自身造成了经济损失,可以依法向对方追偿由于提供虚开发票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x171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