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自我:猜疑是多此1举的心灵杀手.docVIP

调节自我:猜疑是多此1举的心灵杀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调节自我:猜疑是多此1举的心灵杀手

调节自我:猜疑是多此一举的心灵杀手 十、调节自我: 猜疑是多此一举的心灵杀手 一个人丢失了斧头,怀疑是邻家小孩偷的。从此,她观察邻家小孩的言谈举止、神色仪态,无一不是偷斧的样子,思索的结果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原先的假想,她断定贼非邻家小孩莫属了。可是,不久在草丛里找到了斧头,再看那个邻家小孩,竟然一点也不像偷斧者。猜疑一般总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就像一个圆圈一样,越画越粗,越画越圆。现实生活中猜疑心理的产生,大多由于这种作茧自缚封闭性思路主宰了正常的思维。培根说过:“心思中的猜疑有如鸟中的蝙蝠,他们永远是在黄昏里飞的。”因为猜疑不光明磊落,它既是对别人的不信任,也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所以猜疑只能藏匿于心底。青少年正是身体和思想在成长的时候,一定要摒弃猜疑的毒苹果,才可以健康成长。 一美元的背后 疑心夺走了众多的快乐,却不还给我们任何东西。 ——〔美〕罗威尔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还有比痛苦更可怕的事情,那么就是猜疑。心中的猜疑就如同鸟中的蝙蝠,生活在阴暗的洞穴里,它可能会摧毁光明的信仰,毒伤美好的感情。 小镇上有一对孪生兄弟,从小感情就特别好。这对孪生兄弟长大后,就留在爸爸经营的店里做事,直到爸爸去世,他们兄弟两个就共同接手并经营这家店。 生活一直都很平静,直到有一天一元美金丢失后,他们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哥哥将一元美金放进收银机之后,就与顾客外出去办事,当他办完事回到店里时,发现收银机里的钱不见了。 他便问弟弟:“你是否看到收银机里面的钱了?” 弟弟回答:“我没看到。” 但是哥哥却有些耿耿于怀,依然咄咄逼人地盘问弟弟,不肯罢休。 他对弟弟说:“钱不可能自己长了腿跑掉,我想你一定看见了。”语气中带有浓烈的质疑气味,怨恨也伴随着产生,由此,手足之情出现了隔阂。 开始两个人都不交谈,痛苦和敌意与日俱增,这样的气氛也渲染了他们的家庭和这个小区。 后来的一天,一个男子开着外地车牌的汽车,停在了哥哥的门外。 他走进店里问道:“请问,您在这个店里多久了?”哥哥告诉他一直都在这个店里工作。 这位男子说:“我有必要告诉你一件事情:20年前我还是一个无所事事的流浪汉,一天来到你们这个镇上,肚子已经饿了好几天了,我从后门偷偷溜进你们的店里,并且拿走了收银机里面的一美元。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是心里一直无法忘怀。一元钱尽管是个小数目,但是我的良心却一直深受谴责,我有必要回到这家店里来请求您的原谅。” 说完这一切后,这位客人十分惊讶地发现店主眼里满是泪水,他用哽咽的音调恳求他:“您是否也能去隔壁店里将故事再说一遍呢?”当这位男子到隔壁把故事又说了一遍之后,他惊讶地发现两位相貌相似的中年男子,在商店的门口相拥而泣、失声痛哭。 20年的时间,怨恨终于得到化解,两兄弟之间的对立也因此而消失。然而谁又晓得,20年的痛苦,竟缘于对区区一元美金的猜疑。就是这一元美金的猜疑使亲兄弟反目成仇,手足之情竟抵不过猜疑造成的隔阂。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疑人者,人未必皆诈,己则先诈矣。 ——〔中〕洪自诚 猜疑是人性的弱点,是卑鄙灵魂的伙伴。一个人一旦陷入猜疑的陷阱,必定会事事捕风捉影,对周围的人心怀戒备、疑心重重,最后把自己包裹起来,对世界充满畏惧,对自己缺少信心。 李教授和张教授是一对再婚老年夫妻,他们都在痛苦中失去了亲人,所以非常珍惜这次晚来的幸福。黄昏时候,两位老人总会牵着手漫步于江边,谈工作、谈生活、谈理想。在生活上,他们相濡以沫、体贴入微,李教授为了让老伴集中精力搞好科研,他牺牲了不少娱乐和休息的时间,包揽了全部家务活。因为他朋友多,社交广,信息也灵通,一有时间就帮助老伴的公司联系业务。还常常趁出差的机会买些老伴最喜欢的绘画用品、绘画作品送给她。两个人在事业上相扶相助,使各自的事业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峰。 两个再婚的人,却能够生活得如此温馨,令他们的同事与朋友们都很羡慕。可是当他们携手走过一段美好时光之后,家庭矛盾出现了。家庭财产处理的不当及教子方式上的分歧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有一次,邻居向李教授借了4000元钱急用,不久邻居还钱给李教授时,赶巧李教授不在家里,于是就把钱给了老伴张教授。但是事后老伴忘记把还钱的事告诉李教授。李教授便非常生气,认为与之相濡以沫的老伴在偷偷地隐匿家庭财产,一定另有企图,这是个很危险的警钟。他开始猜疑起老伴来。 一旦夫妻之间失去信任,家庭矛盾也会越来越多,最终纠缠成为一个死结。终于张教授拿走了家里的存折、现金、债券和户口,他们二人的婚姻走向了终点站。两个人在财产分割上互不相让,以致反目成仇、对簿公堂。结果一场没完没了的官司,让这对教授夫妇大伤精力,落得个两败俱伤的境地。 憔悴不堪的李教授悲痛万分地对人们说:“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老伴。事业上可以帮助我,日子也过得很滋润,现在却闹到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