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的研究联盟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作文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的研究联盟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作文
【题目】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而你却在用手机给我发微信。
他、她,基本“宅”在家里,大部分时间都在“泡网”,或用手机给朋友发短信、微信。他们在QQ上的签名却是“我不孤单,但很孤独”。
英国牛津大学人类学家罗宾?邓巴建议人们,真正的幸福感来源于交流的深度而不是频度。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不得脱离材料及含义的范围作文。(3)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4)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
网络时代里,同学们经常使用手机或电脑上网,有时也会像材料中所说那样“宅”在家里,因此对于这道题肯定有着深切的感受,肯定很想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次命题最主要的出发点就是尽量贴近同学们的生活,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话可说,考查的是同学们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和辩证思考的能力。
【写作立意】
材料中第一段、第二段都是转折复句,重心在后半句。“我在你身边,而你却在用手机给我发微信”,表明本可以当面好好交流,却要选择冷漠的网络沟通方式。“‘宅’在家里”“泡网”“用手机给朋友发短信、微信”,看起来似乎有交流,但“我不孤单,但很孤独”一句表明网络社交方式缺乏深度,导致了心灵的孤独。材料中罗宾?邓巴的建议带有总结意味,我们可以顺藤摸瓜,把“交流的深度(而不是频度)”作为立意的核心,写与心灵、灵魂、爱、幸福等有关的交流,这是最佳立意。
【评分标准】
立意辩证深刻,切合题意,如“心灵的交流源自深度而非频度”“ 深度交流,让我们的心灵不寂寞”“当面用心交流远胜千百次的虚拟交流”等等,可得50分以上。
写到了“深度”和“频度”,但侧重不明显,如立意为“敞开心扉,拉近心灵的距离”“深度交流,让生活更幸福”“心灵的交流需要频度也需要深度”等,可得42~49分。
基本扣住“交流”来写的,得36~41分。
只抓住材料中的只言片语来立意,但主要篇幅未写到“交流”或者“深度交流”,如写“手机的利与弊”“如何摆脱孤独”等,属于离题,得分在36分以下。
台州市路桥中学 叶继恩 幸福源于深度
● 绍兴考生
幸福源于深度,而非频度。深度的交流是源泉,幸福浅浅流出,滋润我们的心底。
在这个微信时代,人们广泛交流、高频对话,却产生不了幸福感。为什么?没有深度交流。一直很热门的是否要拉黑父母的讨论中提到了父母频繁的唠叨,这也是促使子女拉黑父母的一个原因。因为唠叨在信息化、电子化的世界里没有情感的渗透,子女无法感受父母的爱的深度。如果说这只是一小部分的话,那大部分就是“我不孤单,但很孤独”了。人们足不出户,享受网络交流带来的乐趣,抑或消磨着宝贵的时光,但无法面对面的交流使人们的话语简短且不带感情。离开了网络的社交圈,你还是孤独的一个人。也就是说,网络社交发挥的作用其实很小,想依靠网络信息交流来获得幸福感,几乎不可能。
柴静初做《东方时空》的连线主持人时,出了许多问题。但她说,那段日子既痛苦又幸福。新闻部门的人在她眼中很有见地,很“前卫”,与他们交流让自己受益匪浅,每一次深度地交流新闻主题、人性问题等,能让她长见识、开眼界。我想,如果没有与同事的深度交流,她怕是待不下去的。毕竟,工作不是社交、喝茶。我以为,微信聊天不过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寒暄,无法有深度,自然难以传递深情。
深度的交流能够让人“面面俱到”。面对面对话所带来的幸福感绝不是隔着千家万户聊天的微信所能给予的。人们在交流中感受深度,感受陪伴。
幸福感在人们心中通过交流逐步激发出来,如春雪融化带来的春潮般清澈。这种“不深不浅种荷花”的感觉很空灵、祥和。
所以说,放下手机,走到户外,好好感受,与熟人见面,与陌生人交流,与父母亲情对话,谈得舒心、谈得放心、谈得深度一点。微信、手机永远难以静水深流,代替不了永恒的宁静。
作家王小妮在《倾听与诉说》一文中对东北农民每年的“猫冬”有过生动的描写:“每一扇家门,都结了十来厘米厚的白霜。这种门是永远也不上锁的。任何人都可以裹挟着风跨进门槛,跺去脚上的雪疙瘩,在热炕上随意长坐。拉过笸箩来抽烟,捏一撮带花的茉莉茶叶冲水。人们无休止地说东道西,火炕上永远有绵绵不尽的话题。”这是多么温暖动人的画面啊!
记住,幸福源于深度。少一点隔空喊话,多一些促膝谈心。人的眼睛会说话,百闻不如一见啊。
得分: 56分
点评: 文章以形象的力量触动读者。一是体现在选用充满生活气息的事例和画面,网络交际的现象、柴静与同事的深度交流、东北农民“猫冬”的画面,都贴近生活,充满生活气息,有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