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短翅豆芫菁体内不同部位斑蝥素分布的研究.docVIP

贵州短翅豆芫菁体内不同部位斑蝥素分布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短翅豆芫菁体内不同部位斑蝥素分布的研究

贵州短翅豆芫菁体内不同部位斑蝥素分布的研究   摘要: 贵州短翅豆芫菁是贵州地区特有的药用昆虫,体内含有斑蝥素,但成虫体内不同部位斑蝥素含量不同。采取索氏提取法提取短翅豆芫菁不同部位的斑蝥素,用气相色谱仪定量测定。结果表明:(1)成虫不同部位所需提取时间不同:头部、四肢、翅膀需要12 h提取,胸部需要20 h提取,腹部需要40 h进行提取。(2)成虫的腹部斑蝥素含量最多,其次是胸部,再次之为头部、四肢和翅膀。(3)自然死亡的成虫体内总斑蝥素的百分含量比活体成虫体内的高。   关键词: 短翅豆芫菁;斑蝥素;含量;不同部位;提取时间   中图分类号: R282.7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3-0310-02   贵州短翅豆芫菁[1-2]是贵州地区独有一种斑蝥类药用昆虫[3-4],也是中国特有的19种斑蝥类昆虫之一。贵州短翅豆芫菁体内所含斑蝥素[5],是芫菁科昆虫特有的一种单萜类防御攻击物质,治疗肝癌,疗效显著,从而引起医药界的密切关注。斑蝥素的化学立体构型属于外型,1,2-顺-二甲基-3,6-氧桥六氢化邻苯二甲酸酐,是白色的片状结晶物质,是斑蝥酸的内酐。近年来,对斑蝥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合成[6-7]、功能、毒性[8]、生理、抗癌机制[9]、药理学[10]和应用[11],而对斑蝥素在成虫虫体不同部位的分布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贵州短翅豆芫菁成虫不同部位斑蝥素含量的测定[12-14],确定斑蝥素在短翅豆芫菁体内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认识短翅豆芫菁提供了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测定仪器与试剂   (1)日本岛津GC-14C气相色谱仪。色谱条件:色谱柱是OV-17填充柱[苯基(50%)甲基硅氧烷,最高使用温度340 ℃,担体80~100目];氢气压力60 kPa;空气压力40 kPa;仪器灵敏度为1;载气为高纯氮气;检测器(FID)温度为230 ℃;色谱柱温度为165 ℃;进样口温度为230 ℃;进样量 2 μL。(2)质谱仪为岛津GC-MS2010。1701柱,进样口温度250 ℃,离子源温度250 ℃,进样量0.5 μL,氮气流速20 mL/min,分流比20 ∶ 1。(3)核磁共振仪INVOA-400。共振频率:(OBSERVE)H-1,399.9 MHz;溶剂:CDCl3(氘代三氯甲烷 )。测试条件:弛豫时间5.0 s,脉冲角45.0度,采样时间5.122 s,谱宽3 679.9 Hz,累加次数32次。(4)分析天平(上海精科分析仪器厂)。(5)分析纯三氯甲烷,分析纯丙酮,分析纯盐酸;氘代三氯甲烷,氮气。(6)斑蝥素标准品,由北京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7)短翅豆芫菁成虫采自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及惠水地区,采后在贵州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应用研究所内饲养。   1.2 短翅豆芫菁来源与鉴定   成虫采自贵州省贵阳、惠水等地区,经贵阳医学院昆虫学专家陈汉彬教授鉴定,鉴别结果为短翅豆芫菁,隶属鞘翅目芫菁科。   1.3 斑蝥素的定性鉴定   纯品制备:取自然风干的短翅豆芫菁成虫用丙酮、三氯甲烷 (体积比为1 ∶ 10)及少量浓盐酸的混合溶液(pH值在 0.5~1.0)于索氏提取器上沸腾回流12 h,滤去残渣,将溶液浓缩近干,用石油醚和无水乙醇洗涤重结晶法制得白色片状结晶物质。用质谱及核磁共振谱仪进行定性分析。   1.4 成虫体内不同部位斑蝥素的提取方法   取200只短翅豆芫菁活体,按头、胸、腹、四肢、翅膀等不同身体部位用100 mL丙酮、三氯甲烷及少量浓盐酸的混合溶液(pH值在0.5~1.0)于索氏提取器上沸腾回流提取。过滤,洗涤,将滤液定容至100 mL。   2 结果与讨论   2.1 斑蝥素的定性分析   2.1.1 质谱 用离子源直接进样分析斑蝥素,质谱分析数据如下:128(100),110(10. 42),96(67.13),70(38.89)(图1),与谱库中斑蝥素标准图谱相符。   2.1.2 核磁共振谱(H1NMR) 核磁共振图谱是:1 237(s,6H,CH3×2);4 717(m,2H,CHOHC);1 730~1 811(d,4H,CH2×2),与谱库中斑蝥素标准图谱相符(图2、图3)[15]。由提取物的质谱及核磁共振谱可知,此提取物就是斑蝥素,即短翅豆芫菁体内亦可分泌有效成分斑蝥素。   2.2 气相色谱分析   由斑蝥素提取物的气相色谱谱图可知,保留时间tR=10.015 min,与斑蝥素标准品气相色谱谱图上的保留时间 tR=10.019 min相符(图4、图5)。   2.3 成虫体内不同部位提取时间比较   由表1、图6知,对头部、四肢、翅膀的提取,12 h后斑蝥素的含量已经趋于恒定,无需延长提取时间;胸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