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天津居民饮食消费变动及的影响探究.docVIP

近代天津居民饮食消费变动及的影响探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天津居民饮食消费变动及的影响探究

近代天津居民饮食消费变动及的影响探究   [摘要]天津开埠后,随着国内外贸易、近代工商业、文化教育事业等发展,居民消费结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公报》创办人英敛之在其日记中较为详细记录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津中、上层居民饮食消费概况,本文以其日记为中心对近代天津居民饮食消费结构、消费观念发生的变动、变动的原因及对天津餐饮业、食品加工业、餐饮观念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   [关键词]近代天津,饮食消费,餐饮业,食品加工业   [中圈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11)06-0020-08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和新的起点,消费变动对生产方式有着重要影响。天津是近代中国北方开放最早、最大的城市,也因此是近代中国北方消费变动最早、最为显著的城市,并对北方居民消费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学界对近代天津消费变动直接研究的著述较为少见,研究其影响方面的成果更罕见,现有成果散见于市政建设等方面研究中0。因此,笔者不揣冒昧,运用英敛之等日记,考察天津开埠后居民饮食消费变动及其影响。窥一斑可见全豹,通过对天津居民饮食消费变动的探究,可以揭示出近代中国城市居民消费变动的一般轨迹。   英敛之(1867-1926年),号安蹇,北京正红旗人,出生于贫寒之家,自学成才,1902年与柴天宠等人创办了《大公报》。本文之所以选择对英先生饮食消费进行研究,一是因为饮食为居民消费支出中最大、最经常的项目,其变动对产业结构影响大,二是英先生日记饮食消费方面记录丰富,能够反映出清末民初城市中上层居民饮食消费发生的变动。      一、近代天津居民饮食消费的巨变      自开埠后,受诸多因素影响,天津居民饮食消费结构和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除运用英敛之先生日记外,还使用孙宝碹和严复日记,孙宝碹多次在天津短期停留,严复在天津生活过。纵观三人日记可以归纳出近代天津中、上流社会饮食消费变动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饮食内容更趋丰富、外食次数激增   居民饮食内容、饮食观念与其所处自然环境、民族信仰等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天津开埠前居民喜吃海鲜、包子等,小吃有炒栗子、酸梅汤等。崔旭竹枝词生动描述了道光年间津门饮食,“满林桃杏压黄柑,紫蟹香粳饱食堪。最是海滨好风味,葛沽合号小江南”,“铜盏丁当敲卖日,饶瓷花碗泡梅汤”,“更喜街头多栗子,带砂炒到十分松”;他还描述了天津居民喜饮烧酒,“名酒同称大直沽,香如琥珀白如酥”。九国租界建立后,天津居民构成复杂,适应各种人群的消费需要,大小饭馆、中外酒店林立,居民消费内容更趋丰富,外食次数激增。   在研究英先生消费生活前需要先探讨他的收入情况,因为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英先生日记曾描述了他作为家庭教师时的收入和生活,当时他在天津教两三位洋人学习中国的官话和写字,每月收入20元左右,在天津有五口人仰仗其吃饭,还需要补贴在北京的父母,生活异常艰难,不得不时常接受朋友们的接济。他的日记内多次记录朋友对他的帮助,如八月十二日记载:柴先生(对柴天宠的尊称)送月饼一包,白面票三十斤;九月十四日柴先生便遣人送洋米一包,十一月四日“李晴雨送火炉一个,煤一百斤”。十二月份日记内多处记述生活艰难情况,初二到海关温处,温“交束惰7元”,第二天便还账5元,而他母亲这时来到天津,认为其侍奉不优吵闹不休,迫使他不得不借债供她花销,初七日记:“愈亏愈深,真无可如何!”“总以予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也”,“东摘西借,裁长补短,日在困虑中也”;二十二日“归家,无一文”。春节将至,朋友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如二十七日张五处送牛肉十斤,面二十余斤,柴先生送馒首百余。总之光绪二十五年英先生在天津时收入低,很少外出吃饭,即使偶尔外食也仅食炒面、炊饼等。以下是其光绪己亥年(1899年)八月至十二月日记记述的饮食情况:八月,初五购面包三枚;初七朋友处食鸡丝面;初九邀友到家食水饺;十四日河北楼食;十七日柴先生邀外饭略饮。九月仅在外食炊饼一次。十月,初一归家无饭,食点心十余枚;初二归家无饭,外食虾炒饭;初三留朋友在家食馄饨;初四在朋友处食炒面。十一月,初九邀友未至,自食肉约斤;初十友来为其备肉食;二十日协和园食素面。十二月仅有一次记录他的饮食情况,即二十二日啖干饼。由上述可以看出,当时英先生没有到档次稍高的饭馆消费过,邀朋友来家吃饭准备的是水饺或馄饨,外食次数不仅少,而且非常简单。   朋友们接济只能是暂时的,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正月初四日记:“米完柴罄,余三洋元,每日五口用度,倘事不成,后此实难办理也。”生活穷困潦倒,英敛之被迫接受朋友的推荐到蒙自为某员担任文案工作,每月薪水五十圆,管住房。在蒙自工作近半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九月到上海担任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