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林良绘画风格的的特点及形成原因.docVIP

试析林良绘画风格的的特点及形成原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林良绘画风格的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试析林良绘画风格的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摘 要:林良是明代早中期重要的宫廷花鸟画家之一,但其作品却在遵循宫廷绘画传统的同时,显示出了不同于同时期其他宫廷花鸟画的文人画特征,在明代绘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以林良佳作《灌木集禽图》为研究对象,简要探讨他的写意花鸟画风格特征及形成原因。   关键词:林良;灌木集禽图;宫廷花鸟画   一、《灌木集禽图》风格浅析   《灌木集禽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全画纵34厘米、横1211.2厘米,纸本设色,卷末款“东广林良”,钤印“以善图书”,卷尾有元治、金廷对、徐步云、徐鸣坷等诸家题跋和“程公恢审定真迹”“柘庐长物”等鉴藏印。展开画卷,呈现在观者眼前的是百鸟争鸣宿食、嬉戏栖息的情景。林良以树木枝条为隔断,将整个画面基本划分为十个部分,每部分中的鸟类各不相同,神态各异,表现手法也有所区别,灌木在整卷中纵横有致,疏密得当[1]。   (一)墨色渲染   纵观此幅花鸟长卷,墨色渲染出的花鸟令人印象深刻,这与传统的宫廷花鸟绘画背道而驰。童书业曾于《花鸟画的创立》一文中指出:“人物画代表线条美,山水画代表水墨美,花鸟画代表色彩美”。[2]尤其花卉和鸟类羽毛的丰富色彩极具装饰性,与华丽的宫室相得益彰,符合皇室的审美情趣。因此,“黄家富贵”和宋代院体一派工致精细的花鸟画在宫廷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明代宫廷花鸟绘画亦是如此,不论边文进还是吕纪,都以工笔设色的花鸟见长。反观同为明代宫廷花鸟画家的林良,却没有拘泥于长久以来形成的宫廷绘画审美和创作习惯,更为注重花鸟画中的水墨表现,向着文人花鸟写意的方向发展,形成了一种更为独特的写意与工笔相结合的艺术风格。这种有悖于“随类赋彩”的表现方式深受文人画家追捧,祝允明就曾评价林良:“近时画家以翎毛称南海林良以善良……林笔多水墨,寡傅染,大率气胜质。”[3]   (二)工笔与写意结合   林良虽然使用粗笔水墨表现花鸟,却同样达到了“应物象形”的目的,笔下的花鸟成了物性特征和精神形象的结合。以卷首麻雀为例,羽毛面面俱到,并没有因为其本身形体较小而失去结构特点,三只麻雀翅膀展开方式也因飞行方向的不同而异,有两宋花鸟画中造型准确的传统,对比北宋宫廷画家黄荃《写生珍禽图》中的麻雀可以发现其精细程度不相上下。图画中背景的树石则一改工笔手法,以写意的笔法直接进行绘画,少用细笔勾勒和重彩敷色,墨色简淡,少重墨焦墨,接近于文人的质朴素雅风格。   (三)以书入画   以书入画是此画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有关林良绘画的这一特点,古代文献中有多处记录。朱谋??《画史会要》中指出林良“水墨随意,数笔如作草书,能脱俗气”;[4]姜绍书《无声诗史》则有“运笔遒上,有类草书,能令观者动色”[5]的说法。林良的书法较难得见,但题款“东广林良”四个字可以作为参考,题款中他将捺的笔画都变成了重重的一点,这与他用侧峰短促顿笔的方式处理画中竹叶中间的部分和鸟类羽毛有所相似。而纵观整体,草书的贯通特点也融入到了林良的水墨粗笔风格之中,正如卷尾元治所写:“笔随兴纵无商量,草木花竹乱枝叶”。由此可见,林良将文人画中的“以书入画”融入到宫廷绘画创作之中,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如此看来,林良既传承了宋代宫廷花鸟的院体写实画风,又吸收了文人画中的墨色渲染和以书入画。那么在下一部分中,笔者将试图还原林良当时的生存状态,来解读其形成如此独特艺术风格的原因。   二、林良艺术风格形成原因分析   先来看林良是如何从一介布衣踏入仕途并步步高升的。根据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山黄佐所修《广东通志?卷十七?杂事下?补遗?颜主事画》记载:“(林良)少聪颖,以赀为藩司奏差……后拜工部营缮所丞……得直仁智殿,改锦衣卫镇抚”。[6]“藩司奏差”的含义我们可以从其他文献中得知,明代谢肇?J撰《五杂俎?事部》中有记录:“藩司之职,则行中书省之别名也”“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7],又有《明史?职官志》卷四《承宣布政使司》:“宣德三年罢交趾布政司,除两京外,定为十三布政司。初置藩司,与六部均重、布政使入为尚书、侍郎。”[8]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藩司”是当地最高行政机构布政使司的别称,“奏差”便是传送奏章的衙差,林良就是担任这样无任何品级的低级职位。后来进宫时林良的职位是工部营缮所丞,工部无需赘言,营缮所是工部下属的木工厂,专门负责制作木漆等彩画。根据《明史》记载,营缮部秩正七品,设所正、所副、所丞各两人,所以我们不难发现林良进宫之后的地位并未有太多改善。回到《广东通志》中的记录,林良后来晋升为了锦衣卫,据《明史?卷七十五》:“明初,锦衣?l,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恩荫寄禄无常员……”有许多皇亲国戚都编制在锦衣卫之中,那么林良又因何凭借宫廷花鸟画家的身份能一跃晋升为锦衣卫呢?虽然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