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学卑体观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词学卑体观的研究

词学卑体观的研究   摘 要:古代持正统文学观的词论者普遍坚持一种不公正的观念,即视词为“小道”、“末技”,人们卑视词主要是因为词体倚乐不尊、托体不尊及损德不尊。本文即以卑词观为探讨对象,探究卑词观形成的原因,利与弊,寻找卑词观对当代文学观念的启示。   关键词:词 卑体观 成因 当代启示      钱惟演自称“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欲阅小辞(即小词)”[1][P24],可见,在钱惟演眼中,词的地位尚在小说之下,只适合在厕中阅读。纵观整个词学史,视词为“小道”、“末技”是对词体最常见的价值定位,这一定位显示了人们对词的卑视态度。   综观词学史,人们卑视词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的冠词以贱名,如“小道说”、“诗余说”、“乐府说”、“郑声说”;有的晚年“颇悔少作”,“自扫其迹” [2][P80]以求销毁污迹以全其德;有的视词为“析酲解愠”、“以佐清欢”的娱乐末技;有的避词如避虎狼以求划清界限,以避免作词损德;有的挞伐咒诅词人以图力挽狂澜,救伦理大厦于将倾;有的高倡雅派独斥淫词,以求剔除词中之“毒瘤”;有的编写中国文学史而弃词于文学殿堂之外。      一、卑词观的成因      (一)倚乐不尊,与传统崇雅鄙俗的音乐观相悖。传统的音乐观崇雅贬俗,儒家一直重视雅正之乐的教化作用。《礼记》就把乐教列为 “六教”之一;《乐记》认为“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向方,可以观德矣”[3],也就是说雅正之乐可以修人品德,风化人情,安定社会,所以雅正之乐被称为治世之音。所谓“郑卫之音”,即郑卫两国的民间音乐,是具有商民族音乐传统的“前朝遗声”。由于它表达感情的奔放、热烈和大胆,因而受到崇尚“雅乐”的周王室及其维护者的排斥和否定。《论语?为政》曰:“郑声淫”;《礼记?乐记》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吕氏春秋?本性》曰:“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朱熹《诗集传》:“郑卫之音皆为淫声。”以上对郑卫之音的论述代表了崇雅斥郑的音乐价值观。在他们看来,郑卫之音有如下弊端:于政治有害,是乱世之音;于修身有害,是伐性之音。《荀子?乐论》概括了郑卫之音与雅正之音的不同效果:“姚冶之容,郑卫之音使人心淫,绅端章甫,舞《韶》歌《武》,使人心庄,故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女色,口不出恶语。”   词乐被指责为郑卫之音。词乐是源自西域的音乐。?阳居士《复雅歌词序略》认为词乐为“淫乐”、“夷音”、“淫亵不可闻之语”,因此有“今之乐,郑卫之音也。”[4]在他看来词乐属于雅乐、清乐之外的燕(宴)乐,是外族“夷音”,是在教坊、歌楼间流行的妓乐,因而被视为郑卫之音、乱世之音,属奸声淫乐,自然处于被贬之列。所以,词自其产生之初,便被扣上“郑声”的帽子而受人卑视。由此可见,倚乐不尊是词体受鄙视的重要原因。   (二) 托体不尊,与正统文学的功能观相悖。正统的文学功能观者认为文学必须经世致用:为文则“文以载道”,为赋要“劝百讽一”,作诗须追求“言志”,而词的实际功能却与此相悖。欧阳炯认为词是“用助妖娆之态”、“用资羽盖之欢”; 晏几道说词是“析酲解愠”、“期以自娱”、“娱客”、“为一笑而已”[5][P52];欧阳修说写词是“敢陈薄技,聊佐清欢”[6][P121];黄庭坚辩其词为“空中语”[7][P86],即作词乃游戏玩笑而已;胡寅认为词是“谑浪游戏而已”。他们都认为词只具有娱乐游戏的功能。词具有这种功能乃是因为词产生于歌台舞榭、游宴狎妓、奔竞侈靡的环境,它以歌妓为中介,它的作者是“绣幌佳人,绮筵公子”,它的演出圈在勾栏瓦肆、青楼市井、公私筵集、歌酒诗会,它的内容多为席中之欢、闺?b私情。它是全民性的娱乐方式,是人人皆爱的流行歌曲,因而它从一产生起便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世俗”、“通俗”、“庸俗”的烙印,带上“香软”、“柔弱”甚至“淫亵”的色彩。《宋史?蜀世家》记载:“其(欧阳炯)于诗谨依诗教古训,取风上化下之义;于词则离经叛道,主绮靡侧艳之说”。欧阳炯对诗词赋予两种截然不同的功能,“无怪乎他所赋予词的职责,不是维护诗骚的庄严,而是追逐宫商的流宕。”[8][P24]词无法适应诗教的需要,无载道言志、经世致用之功能,仅具析酲解愠、娱悦情性之作用,因此“托体不尊”也是词受卑视的重要原因。   (三)悖德不尊,与传统的社会道德观相悖,与注重内部修养的人生观相悖。自古以来,民众注重社会伦理道德,并将文艺依附于道德,因此凡违反伦理道德的文学均被打入“离经叛道”之列。词多描写绮筵之事、抒发香艳之思,充满世欲情欲与流俗之气,特别是五代、北宋时期许多词写的就是赤裸裸的床第之欢,如此违反社会伦理道德、离经叛道之物,受人卑视也就不足为奇了。另外,古人既注重外部事功也注重内心修养,“把自我人格的修养看作是人生的最高目标”[9][P9],而表现徜徉于花前月下、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