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省喀斯特景观分类及退化喀斯特景观的研究
贵州省喀斯特景观分类及退化喀斯特景观的研究
摘要按照≥10 ℃活动积温、年平均日照时数、年降水量并结合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的地形地貌,将贵州省喀斯特景观分为5个景观大类(南亚热带喀斯特景观、中亚带喀斯特景观、北亚带喀斯特景观、暖温带喀斯特景观和中温带喀斯特景观)和28个景观亚类。同时,结合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系统的逆向退化特征,将两者有机结合,分析得出喀斯特地区的退化生态景观类型。
关键词喀斯特景观;分类;退化;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 P945.61;P58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9-0194-02
StudyonLandscapeClassificationandDegradedKarstLandscapeinGuizhouProvince
SHAO Ji-xin 1,2
(1 Geography and Tourism Department,Guizhou Normal College,Guiyang Guizhou 550018; 2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Resources and Disaster,Guizhou Normal College)
Abstract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10 ℃,the annual average sunshine hours,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topo-graphy,karst landscapes of Guizhou Province were divided into five landscape categories(south subtropical karst landscape,central subtropical karst landscape,north subtropical karst landscape,warm temperate karst landscape and warm temperate karst landscape)and 28 landscape subgroups.At the same time,ecological landscape types combining reverse vegetabal ecosystem 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landscape categories were analyzed.
Key wordskarst landscape;classification;degradation;Guizhou Province
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从地理学的角度看,是由气候、水、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以及文化现象组成的地理地域综合体。目前国内学者研究生态景观的很多,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生态景观概念、格局、生态景观的优化和调控以及生态景观变化与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关系上,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中东部以及西北干旱生态生态脆弱区。从查阅资料的情况看出,对我国具有典型地貌代表性的西南喀斯特生态景观研究甚少。
目前国内对贵州喀斯特生态系统、石漠化过程和机理的分析以及生态景观格局的研究大都是基于宏观尺度的研究,即把贵州喀斯特景观统一按照亚热带和温带喀斯特来考虑。但由于贵州喀斯特峡谷分布在高原区两侧或周围,是喀斯特地貌的迭置和向深性发育区[1-2],加上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岩溶作用发育强烈,地形起伏大,是峰丛深洼地、峰丛峡谷的主要分布区,形成特有的喀斯特生态景观,微观尺度生态景观复杂。因此,对贵州喀斯特景观进行细化分类以及在生态景观细化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生态退化问题,对喀斯特地区生态景观系统的演化和喀斯特退化生态景观的恢复和调控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研究区概况
西南岩溶区是全球三大连片岩溶发育区之一[3],贵州省正处于西南岩溶区的腹地,其岩溶面积约为12.96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3%,是我国岩溶地貌发育最完全、分布面积最大的省份[4]。全省土地资源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坝地较少。
2喀斯特景观分类
喀斯特景观区的划分依据是水分状况、热量状况和地形地貌的差异性。具体参考指标如下[5-6]:一是≥10 ℃活动积温。依据各县(市)标准立地上≥10 ℃活动积温。二是年平均日照时数。贵州高原多云雾,多阴天,多雨,因而日照时数大大偏少,贵州高原的年日照时数,一般在1 200~1 400 h。三是年平均降水量[7]。贵州省的降水量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地区,其中贵州的安顺及黔东南地区降水量较为突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