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历史”中的“大历史”
内容提要:2000年美国普利策小说奖获奖作品《疾病解说者》由九个短篇小说组成,其中“柏哲达先生来搭伙”运用第一人称女童叙事的独特手法,打破传统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二元对立,将作为文学稳定“背景”的历史置于文学的“前景”突显出来。通过人物“小历史”的描述,小说把印度被殖民、被分而治之的“大历史”前景化,巧妙地谴责英国殖民者对印度人民的戕害,批评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对少数族裔文化的压制与埋没,从而达到重新书写少数族裔历史,颠覆殖民话语及主流意识形态文化霸权的目的。
关键词:《疾病解说者》 女童叙事 历史 文化霸权
作者简介:薛玉凤,文学博士,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美国文学与文化。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新历史主义批评解构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的全新概念。在新历史主义者看来,历史不再是唯一、客观、本质性地存在于文学文本之外的宏大叙事,而是与文学文本一样也是一种叙事,一种文本,同样具有主观性和虚构性。而文本的历史性指所有的书写形式,包括批评家所研究的文本和我们处身其中探究其实的文本所具有的特定历史含义和社会的、物质性的内容,指所有“阅读模式中包含的历史、社会和物质内容”(Greenblatt and Gunn 410)。历史与文学之间的关系被理解为“共建的互文性”(Felperin 77)。
2000年美国普利策小说奖获奖作品《疾病解说者》(Interpreter of Maladies,1999)就是这样一部蕴含丰富“历史、社会和物质内容”的短篇小说集。印度裔美国女作家裘帕?拉希莉(Jhumpa Lahiri,1967-)①有意混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之间的界限,把历史事件与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混杂在一起,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历史叙事形式。《疾病解说者》集中刻画了一群游离于古老的印度与令人迷乱的美国新大陆之间的人物形象,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印度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宗教信仰、音乐艺术、服装饮食等文化符码极大地拓展了小说的文化深度与厚度,给读者带来无穷的思索空间与艺术魅力。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以其中一个短篇“柏哲达先生来搭伙”(When Mr.Pirzada Came to Dine)为例,探讨作品所蕴含的历史主题。
一
在“柏哲达先生来搭伙”中,作者拉希莉运用第一人称女童叙事的独特手法,打破传统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二元对立,将作为文学稳定“背景”的历史置于文学的“前景”。通过人物“小历史”的描述,小说把印度被殖民的“大历史”前景化,巧妙地谴责历史上英国殖民者对印度人民的戕害。
小说开门见山,利用第一人称女童叙事者把读者直接带入历史:“1971年秋天,有位先生经常出入我家”(Lahiri 23)②,当时的“我”只是一个十岁女孩。由此开始,几乎通篇故事采用的都是莉丽亚的儿童叙事视角,叙述那年发生在她家的故事:由于巴基斯坦内战,来自达卡的柏哲达先生与远在家乡的妻女失去了联系,到莉丽亚家搭伙吃饭看新闻。故事看似小人物的“小历史”,但透过这些似乎微不足道的小历史,折射的却是印度被殖民被分裂、巴基斯坦内战、孟加拉建国等国家民族的“大历史”。印度独立史与巴基斯坦内战既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是文本中多处直接描述的“前景”,文学与历史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文史互证,彻底颠覆了传统历史叙事。尽管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只有四个,但要想读懂故事,理清人物之间既简单又复杂的关系,需要对印度的历史及故事的“背景”有所了解。
印度独立史与印巴战争史是“柏哲达先生来搭伙”中故事发生的最重要的历史背景,作者匠心独运,把本来作为故事背景的这些历史事件置于故事的前景突显出来。实际上,小说通过人物之口在多处地方清清楚楚地讲述了一些有关印度的历史。在年幼的莉丽亚看来,柏哲达先生与她的父母一样,都是印度人,这也正是他们之所以聚到一起的根本原因。听到女儿把柏哲达先生称作“印度先生”,莉丽亚的父亲郑重其事地纠正她说:“柏哲达先生早就不算是印度人了”,“自打印度被分开,他就不算印度人啦1 1947年,我们的国家被分割了。”在莉丽亚及许多读者看来,1947年是印度从大不列颠统治下独立的时候,但莉丽亚的父亲告诉她,“印度先是独立,接下来就给瓜分啦。”“好比一只馅饼,这块是印度人,那块是穆斯林人,达卡再也不属于我们了”(25)。从莉丽亚父亲耐心的解释中,读者与年幼的莉丽亚一样逐渐明白印度独立史同时也就是印度被分裂的历史,而从父亲看似平静的语气中,似乎听得出小说作者对印度被“瓜分”的愤怒与谴责。分裂以后的印度人与穆斯林人反目成仇,纵火焚烧对方的家园,对大多数人来说,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