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除草剂草甘膦微生物降解技术的研究进展
除草剂草甘膦微生物降解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草甘膦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品种之一,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并随着食物链在哺乳动物体内富集,进而危害人类健康;微生物降解是清除环境中草甘膦的最主要途径,是降低草甘膦危害的一种有效方法。对近几年筛选得到的草甘膦高效降解菌、主要降解途径和降解产物、草甘膦的原位修复研究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微生物降解用于缓解草甘膦造成的环境污染的难题。
关键词:草甘膦;微生物降解;降解途径;原位修复
中图分类号: S482.4;S18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4-0008-04
草甘膦(glyphosate)是一种高效除草剂,被植物经茎叶吸收后,通过抑制植株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5-enolpyruvylshikimate-3-phosphate synthase,EPSPS)的活性来干扰5-烯醇式莽草酸-3-磷酸的合成,从而抑制植株合成芳香性氨基酸,最终导致植物叶片枯黄脱落,死亡[1-2],可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危害性杂草,成为全世界除草剂使用量最大的种类之一[3]。
草甘膦由Monsanto公司开发应用以来,一直被认为对非靶标生物具有低毒性。对草甘膦及其制剂的研究显示,草甘膦未在任何动物的组织中富集,也未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3]。然而40多年的应用,尤其是1983年高抗草甘膦基因研发后[4],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被广泛种植,引起的草甘膦大规模应用,导致其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已经对土壤化学过程和生态系统造成影响,而且给环境带来安全风险,威胁了人类健康[5]。调查研究发现,土壤中残留的草甘膦会破坏土壤微生态,影响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的活性,尤其会抑制放线菌数量和脲酶的活性[6-7],而且残留的草甘膦会随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影响水质,造成水生生态的失衡[8-9]。不仅如此,更有研究发现,草甘膦会影响孕期动物的胚胎发育,导致形态异变[10-12]。例如,干扰海胆胚胎细胞的细胞周期[10],增加非洲爪蛙的胚胎和鸡胚变异的可能性[11]等。同时,Clair等对小鼠研究发现,高剂量的草甘膦(约10 000 mg/kg)对小鼠睾丸的支持细胞有急性细胞毒性,诱导细胞坏死和凋亡;而低剂量的草甘膦(1 mg/kg,相当于摄食草甘膦处理的玉米后,人尿液中草甘膦的含量),虽然没有细胞毒性,但是会使睾丸酮的分泌降低35%,干扰睾丸的内分泌[12]。Poulsen等还发现,草甘膦能够穿透人类胎盘障碍进入胎儿室,影响胎儿正常发育[13]。由此可见,土壤中富集的草甘膦不仅对环境造成影响,破坏生态平衡,并能通过食物链的富集进入哺乳动物体内,进而威胁人类健康,草甘膦的安全问题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1 草甘膦的生物降解菌
土壤中的草甘膦易发生水解、光化学降解、生物降解等,而生物降解是草甘膦降解的最主要途径[14-15]。在自然环境中,尤其是长期施用草甘膦的土壤中,存在种类繁多的能耐受或降解草甘膦的微生物菌群[16],这有利于寻找高效降解菌,对缓解草甘膦造成的环境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在纯培养条件下,科学家们一直没能分离出可利用草甘膦的细菌,直至1983年,Moore等筛选出假单胞菌PG2982,是能利用草甘膦作为唯一磷源的细菌[17]。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发现,通过C―P键的断裂,PG2982能将草甘膦代谢成肌氨酸[18],虽然PG2982降解草甘膦延滞期较长,但是为草甘膦降解菌的筛选奠定了基础。此后,陆续分离得到有草甘膦降解活性的假单胞菌[19-23]、产碱杆菌[23]、黄杆菌[24]、节杆菌[25-26]和根瘤菌[27],而Krzysko等则发现土壤中的真菌也具有降解草甘膦的能力[28-29]。早期研究的降解菌多是以草甘膦为唯一磷源,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许多微生物也可以利用草甘膦作为碳氮源,节杆菌GLP-1的变种[26]、产黄青霉菌[30]被发现能利用草甘膦作为唯一氮源,链霉菌[31]则是将草甘膦作为唯一碳氮源,而青霉T1[32]和曲霉B21[33]对草甘膦也都表现出明显降解特性,降解率都在50%以上,B21对草甘膦的降解率甚至可达97%。
近年来,草甘膦的研究也取得许多进展,Sviridov等分别从甲基膦酸和草甘膦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无色杆菌MPS12和苍白杆菌GPK3,将MPS12在含草甘膦的培养基中培养,MPS12A同样具有降解草甘膦的能力,这2株菌都是以草甘膦为唯一磷源进行生长,将草甘膦分别降解成肌氨酸和AMPA[34]。Hadi等在无膦培养基中也筛选出苍白杆菌GDOS,能将草甘膦降解为AMPA,GDOS在含磷培养基中对草甘膦还有降解能力,并且是报道的第一个能在几天内将毫摩尔草甘膦完全降解的纯菌,这对于污染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