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方志类古籍信息资源对县域经济发展之价值的研究
陕西方志类古籍信息资源对县域经济发展之价值的研究
【摘 要】 本文从发展特色农业经济,促进旅游业发展,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防灾减灾等方面阐释了陕西方志类古籍提供的大量信息资源对发展陕西县域经济具有的重要价值,并探索如何使用方志信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 陕西;方志古籍;信息资源;发展县域经济;价值
目前省委省政府已经把县域经济纳入全省发展规划,此规划是挖掘县域经济潜力,集中力量推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加快建设西部强省的一项重大举措。而要发展陕西县域经济,就必须对陕西各地县的经济、科技、文化、自然状况以及自身发展的历史延续性有一定的了解。详细了解和占有各方面的历史资料,掌握各地区经济发展变化的规律,对制定本地区科学发展规划会有极大的帮助。。
陕西方志类古籍,是研究地域历史文化的最佳资料。陕西典藏的方志类古籍,几乎涵盖了陕西全省,既有记述陕西全省情况的省志类的古籍,如《三辅黄图》、《雍录》、《雍大记》、《陕西通志》等,又有记述各县区情况的县志类古籍,如《长安志》、《临潼县志》、《榆林府志》、《富平县志》、《武功县志》等,内容涉及陕籍历史名人、陕西历史沿革、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经济发展、金石碑刻,以及学派、军事、教育、医疗、艺术等各个方面。这些古籍,不仅为现代方志的编纂提供借鉴,对促进陕西地方史的研究提供资料,对发展陕西历史文化旅游事业提供思路与突破口,而且对发掘陕西地域特色文化,开发陕西区域经济,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
在利用方志类古籍信息资源、发展陕西区域经济方面,陕西已经有了很好的尝试。如渭南地区依据《渭南县志》关于棉花种植的历史记载,调整了棉花生产布局。千阳县根据志书对种桑养蚕经验的记载,采取种草植树,发展多种经营来重新振兴山区经济,并将种桑养蚕列为其中一个重要项目[1]。又如现西安市正在开发和已经开发的大明宫、大唐西市、曲江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等均是依据历史文献记载并参考了大量方志类古籍而来的。由此可见方志类古籍所包含的大量信息资源,对发展区域经济的巨大价值。
总体来看,充分利用方志类古籍的信息资源,对发展陕西县域经济有以下重大价值:
一、发展特色农业经济
方志类古籍对各县的物产都有较多的记载,这就对今天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譬如《?州新志稿》曾记载“梨枣尤为特产,每年运销外县颇多。”[2]这就是生产于彬县、长武一带,品质优良,闻名全国的彬州梨和彬州晋枣,民间对彬州枣也有“八个一尺,十个一斤”的说法。由于产量较小,近年来知名度也在逐年减弱。地方政府如果能加大对彬州梨和彬州晋枣产业的扶持、宣传力度,和农业科技部门合作,帮助当地农民改良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提高产量,就能使梨枣和当地的煤一样,成为该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又如陕南地区,受地理环境及历史原因影响,无法形成较大规模的工业基地,这无疑成为该地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但实际上,陕南地区也有自己独特的环境优势,经济作物非常丰富,陕南各县历代方志在这方面都有大量记载,如城固的姜黄,民国时期就年产百万余斤,远销甘肃、湖北、山西、山东 [3]。陕南各县自古就有养蚕的习惯,宁强、城固、镇安、紫阳等县方志对此都有记载。城固年产蚕丝数千斤[4]。宁强:“多青?h树,生野蚕成茧,前州牧刘?そ堂耒宜恐?绸,民利赖之。” [5]。陕南地区还有大量的中草药资源,仅《镇安县乡土志》[6]就记载了近百种草药,其它各县也大致相同。养蜂取蜜也是陕南各县的特色产品,镇安、佛坪、宁强等山区县自古就有养蜂的习惯,如果再和种植中草药结合起来,形成种桑养蚕、中草药种植、蜜蜂养殖及中草药花蜜的循环经济圈,必定会大大加强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
二、促进旅游业发展
陕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遍布各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方志类古籍在这方面的大量信息,以关中名胜古迹游、陕南绿色生态游和陕北红色旅游为主线,开发更多的特色旅游项目,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旅游成为世界旅游的一个新热点。生态旅游是不同于大众化旅游的一种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质量,注重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突出生态系统及各环境要素的原生型、脆弱性、稀缺性、多样性和健康性。国内外生态旅游、探险旅游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在全国兴起了“背包游”、“穿越游”、“探险游”“自驾车”热,参加者数量越来越多,此热完全符合国际大趋势。陕西在这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周至、户县、宝鸡等地的县志对陕西境内的秦岭山脉的谷口、古道等都有详细的记载。清代毛凤枝所撰的《南山谷口考》介绍了清代同州(今渭南)、西安、凤翔三府所属十余州县的一百五十处谷口。[7]这些谷口(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峪)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