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陵川县五谷山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可行性的研究
陵川县五谷山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可行性的研究
【摘 要】 本文作者通过对陵川县五谷山地质隐患治理工程项目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现状进行分析,对边坡崩塌稳定性进行了评估,提出了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方案,并进行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得出项目治理工程是可行的结论。
【关键词】 五谷山 地质灾害 治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
0 引言
陵川县五谷山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位于陵川县县城城西,危岩体崩塌严重威胁着附近陵川县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服务中心和陵川县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110名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西背磺场三级公路道路通行及行人车辆的安全,崩塌一旦发生,还将严重威胁西背台区部分村镇居民的生活用电,危害严重,其后果不堪设想,影响社会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
1 工程地质条件
1.1 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貌分区属褶皱断块侵蚀中山区,调查区山顶呈圆形,地形东南高西北低。
1.2 地层岩性
据现场调查,项目区及其附近分布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上更新统(Q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1.3 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项目区地处华北古板块内部,属典型的板块构造。根据《山西省区域地质》按断块构造学说的划分方案,陵川县位于华北断块中的吕梁~太行断块太行山块隆西翼南段。
项目区位于陵川县县城,区域地震活动较为频繁,震级较小,最大震级为3.5级。根据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0年),陵川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
1.4 水文地质条件
项目区位于三姑泉域,区内第四系地层中,砂质黄土土质疏松、孔隙发育,垂直节理发育,透水性较强,含水性差,当降雨强度较大时,石炭系灰岩孔隙中会赋存少量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当降雨停止时,又会通过地表蒸发和地下渗流很快疏干。边坡稳定性受地下水影响小,当降雨强度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时,地表水径流、入渗径流及表层孔隙水对边坡岩体软弱岩石影响较大,容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
2 地质灾害概况
2.1 地质灾害现状
根据调查,项目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危岩、崩塌,时有碎石崩落。项目区表层岩体节理裂隙发育,软岩风化强烈,使岩层碎裂呈大小不同块体,甚至呈松散结构。部分坡脚堆积崩积物质,崩塌体块石呈棱角状,一般块径小于0.2m,少部分0.3~0.5m。崩塌体顶部岩体受节理裂隙、岩体结构、风化卸荷、降雨等因素的影响,已处于临界不稳定状态或潜在不稳定状态,局部地段偶见零星掉块现象,在暴雨、爆破震动等因素的作用下,极易发生块体垮塌现象。
2.2 地质灾害规模及发育特征
由于项目区内崩塌物大部分为岩体、少部分风化岩屑、土体,单体小于10000m3,根据崩塌规模等级表,项目区内崩塌灾害等级为小型岩质崩塌。
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强烈,将岩石切割为0.1~10m3不等片状、菱状、块状的岩块,且岩块间孔隙裂隙较大,造成边坡岩体不稳定,并且作用方向向坡面临空侧,使得坡面岩体处于应力不利的条件下,遇到不利因素,有可能诱发崩塌地质灾害。
2.3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项目区内岩石节理发育密度较大,发育密集的节理裂隙将岩体切割为大小不一的不规则形,在降雨作用下易于脱离母体发生崩塌。崩塌危岩带发育的地形陡坡大于80°以上,较大的地形坡度为危岩体变形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条件。岩体一侧临空,卸荷作用在岩体上产生上宽下窄的楔形疲劳拉张裂隙,随着时间效应的作用,裂隙不断增大、加深,当岩体自身倾倒作用力大于抗拉强度时,岩体出现拉裂进而崩落。降雨作用是危岩体失稳崩落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其破坏表现为降低节理面的抗剪强度、裂隙水对岩块的静水压力、裂隙水的排泄对岩块产生的动水压力。陡峻的地形、节理裂隙发育、软硬岩互层的岩体结构是危岩、崩塌形成的内在因素,卸荷风化作用、降雨、冻融、地震都是崩塌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
3 边坡崩塌稳定性评估
项目区斜坡岩体中有倾向坡外、倾角小于坡角的结构面存在;斜坡后缘已产生拉裂隙;顺坡向卸荷裂隙发育,坡度80~95°;主应力方向与坡向存在夹角,且主应力方向指向临空侧;根据地貌、地质特征分析,因此,认为五谷山边坡为可能失稳的边坡,存在崩塌地质灾害隐患,在目前自然条件下,处于缓慢变形阶段,稳定性差。如遇到连续降雨或强降雨过程,地震等不利因素,诱发边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由于陵川县城近年来雨量较大,最大日降雨量达到198.2mm,随着雨季的到来,边坡随时都有发生崩塌的可能。由于危岩体距离地面约10m高,因此其崩落时的影响范围可能达到20~30m范围。
4 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方案
4.1 工程布置原则
防治工程以保护道路交通行人及车辆免遭崩塌危害为目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