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锤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开发作文创新潜能
锤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开发作文创新潜能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是时代的要求,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符合“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21世纪的通行证。写作,从实质上讲,就是一个全新的思维创新过程。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做一个 “创新者”、“开发者”,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培养成具备良好思维品质的人,开发其创新潜能,提升其写作素养。
一、训练思考方法,锤炼学生思维品质
(一)逆向思维
许多学生的作文,立意虽然正确,可是满篇陈词滥调,结果篇篇文章面目相似。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了部分学生只知正向思维,不会反向思维。思考问题时,从反方向着眼,力避常人易想易走的那种途径,我们的思想就会进入“别有洞天”的境界。古今中外,许多文豪以其独异的逆向思维使文章立意翻新,让人拍案叫绝。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扫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作文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逆向思维,往往能激发学生独立主动地思考的兴趣,形成有创意的见解。例如,写翻案文章,从遇险不慌、机智沉着、善于利用对方弱点保全自己的角度为“狐假虎威”中的狐狸翻案;从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角度为“飞蛾扑火,自取灭亡”中的飞蛾翻案;从贵有自知之明、无才便让贤的角度为“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翻案。平时的作文训练,教师要勇于砸碎所谓的“国标评分标准”,鼓励学生放胆为文,勇于挑战专家的观点,颠覆传统的定论,鼓励学生讲真话、展露个性。对于作文中一定程度的“感情失控”、“思想越轨”之言辞,切勿当头棒喝,要相信学生有追求至接近真理的本真欲望,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思想会逐渐理性成熟。当然这一反弹琵琶式的作文,一定要引导学生用科学辩证的思想分析问题,要言之成理,切不可为了创新而大放厥词,那就成谬辩了。
(二)迁移思维
有的同学写作文,就问题谈问题,就现象谈现象,思路狭窄,材料单薄。迁移思维可以让学生的思路拓宽、推进。例如,由物及人:由花开花落想到岁月无情,由潮涨潮落想到人世沉浮,由宁静悠远的山村想到荷锄晚归的农夫、溪边沐发的村姑、骑牛吹笛的牧童等。再如,由生活到书本迁移:中学生的生活积累不足,而阅读积累较多,完全可以调动阅读积累,从书本中开掘写作素材,驾轻就熟,由“幻想与现实”(10年湖北高考作文)想到矢志北伐的陆游、辛弃疾,由“新与旧的变迁”(12年湖北高考作文)想到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这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写作中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写作思维不再原地踏步,而是向纵深发展了。写作思路被拓宽,材料自然就丰实了。从另一个层面讲,目前高考试题很注重对学生迁移能力的考查,检测学生是否有能力利用课本与试题中相同因素的启示,将已有的知识或经验迁移到新事物﹑新课题的研究上来,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三)辨证思维
运用唯物主义辨证法来观察和分析客观事物,尊重客观规律: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拓宽思维的广度;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挖掘思维的深度;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完善思维的严密性。总之,将社会现象放到历史大背景下去观察分析,用思辨的、长远的、人文的目光审视生命、人生、社会,这样写出的文章就能在朴素中见真知,形象中含哲理,自然深受阅卷教师的青睐!传统的文言文教材,如《庖丁解牛》、《逍遥游》、《赤壁赋》等篇目,均对辨证思维的方法作了形象的阐述,是学生学习的好样本。一篇《赤壁赋》之所以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和净化人心的强大力量,不仅在于作者的形象思维和语言文采,更重要的在于苏轼对万物的“变”与“不变”及人生的长与短、喜与悲作了辨证思考,表现出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高尚情怀。写作中,教会学生运用辨证思维的方法去审视话题、思考问题,还会在文章中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因而增添亮色,脱颖而出。如在04年江苏卷话题作文“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中,一考生作出这样的辨证思考:水灵动而能保持一色的蔚蓝,山沉稳却四季中变化出不同色彩。该文阐释了变与不变﹑原则与灵活的统一的哲理,可谓立意高远。
锤炼思维品质,自然非一日之功,要靠平时学习生活(包括其它学科学习)中天长日久的磨练。怎么磨练?一要识别彼此,力求兼容并包,分析问题要严密周到,忌顾此失彼,衡量事物要权衡长短,忌厚此薄彼;二要由小及大,从已知的微小局部,推知范围广阔的未知整体,眼光长远,不静止孤立地看待现象;三要比较异同,善于剖析两种以上现象中的同中之异,从统一中看到对立,从矛盾中看到共性,以求探清事物本源。
二、搭建发展平台,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教师要做一个作文教学模式的“开发者”,勇于探索,在传统的写作训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