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的的特点及氟康唑预防治疗分析.docVIP

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的的特点及氟康唑预防治疗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的的特点及氟康唑预防治疗分析

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的的特点及氟康唑预防治疗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ICU真菌感染的特点并分析氟康唑治疗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ICU 120例真菌感染患者资料,对真菌感染的诱发因素、分布及种类进行分析;并分析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对真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结果 我院ICU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为8.23%,导致发生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为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雾化吸入、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激素;ICU真菌感染常见于肺部,其次是泌尿生殖系统,其中白色念珠菌是主要的病原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ICU真菌感染有其自身特点和诱发因素;采用氟康唑早期治疗真菌感染疗效确切,无明显肝脏损害和不良反应。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真菌感染;氟康唑;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8-0158-03   重症监护室(ICU)中患者一般病情较重、免疫功能较低、体质较弱,同时长期使用抗菌药以及创伤性检查和治疗如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引流、穿刺检查等,使得其医院内真菌感染发病率高于一般病房,且一旦发生感染,病情十分危重,不仅影响治疗,也会严重干扰疾病的预后。氟康唑是临床上常用的双三唑类真菌治疗药,可以抑制麦角固醇的合成,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达到治疗目的。通过研究ICU长期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探索真菌感染的治疗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治疗成本。本文对我院ICU的120例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氟康唑对真菌感染的效果和安全性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7年5月~2011年10月来我院ICU治疗的120例真菌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9例,女41例,年龄27~82岁,平均(54.5±19.5)岁。所有患者均有较重的原发病症,其中呼吸系统疾病3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5例、脑外伤手术1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18例、感染性休克8例、心血管疾病8例、肝癌切除术5例、大面积烧烫伤3例、血液病2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将120例真菌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住院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真菌感染诊断标准[1]   将ICU住院患者的尿、血、痰、粪便、呼吸道分泌物等进行真菌培养,进行阳性判断;或者涂片检查出有大量菌丝或孢子,并伴随一定的临床表现。以间隔24 h同一样本培养同一真菌两次以上为阳性。   1.3 治疗方法   采用对照分析方法,观察组采用氟康唑预防,第1天静滴氟康唑400 g/d,第2天调整剂量200 g/d;10天后改为口服,(100~200) mg/d,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静滴两性霉素B,首日剂量5 mg,第二天调整剂量至(30~50) mg/d,以控制感染为宜,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4周后对观察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真菌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同期ICU共住院患者987例,其中120例发生真菌感染,感染率为8.23%;同时发现,导致发生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为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雾化吸入、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激素,见表1。   2.2 真菌感染分布及分类   研究结果发现,肺部是真菌感染的主要部位,共87例,其中合并泌尿道感染45例,合并呼吸道感染19例,合并口腔感染11例,合并胃肠道感染7例。单纯胃肠道感染17例,泌尿道感染8例,腹腔感染5例,颅内感染3例。   从所有真菌感染的患者中分离出209株真菌,其中痰液检测出112株,尿液67株,粪便13株,血液10株,脑脊液7株。从菌种分布分析发现,白色念珠菌113株(54.0%),白假丝酵母49株(23.5%),光滑念珠菌17株(8.1%),曲霉菌11株(5.3%),热带假丝酵母8株(3.8%),镰孢菌2株(1.0%),其他9株(4.3%)。   2.3 治疗结果   采用氟康唑治疗的60例真菌感染患者中有56例临床症状消失,真菌培养阴转,有效率为93.3%,3例死亡(5.0%),患者死因均为真菌性败血症;用两性霉素B治疗,48例真菌培养阴转(80.0%),死亡11例(18.3%);患者死因:真菌性败血症3例,多功能性器官衰竭8例,见表2。   2.4 胆红素与肝功能变化   观察组采用氟康唑无明显胃肠道反应,患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