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北小城镇居住建筑适宜性的研究
陕北小城镇居住建筑适宜性的研究
摘要:在总结志丹县小城镇居住建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志丹县小城镇居住建筑存在的问题,并设计了适宜居住的新型窑洞。
关键词:居住;窑洞;适宜性;陕北小城镇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0-1992-05
The Suitability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Small Towns of Northern Shaanxi
――Taking New-type Cave Dwellings in Zhidan County for Example
LI Feng1,LI Zhi-min1,WANG Yan-an1,2
(1.School of Architecture,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 Technology, Xi’an 710055,China;
2. School of Urban Construction,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3, Hubei,China)
Abstrac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small towns of Zhidan county we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summarization of current dwelling situation,and new types of livable cave were designed.
Key words: dwelling; cave; suitability; small town in northern Shaanxi
陕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多元文化的交汇与融合造就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地域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聚落形态和多种类型的建筑风格和营建技术。
陕北地区的小城镇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基础薄弱,贫困人口众多,城乡空间布局散、乱、差,在相当长时期内,在环境恶劣物质匮乏的条件下,人们通过对自然资源的最有效利用途径的不懈探索,找到了最经济的办法获取最丰富、最适宜的居住空间营建方式,各种类型的地域聚落、民居建筑,许多成功地延续到今天。该地区窑洞与生土建筑适应了该地区自然和社会条件,形成了低能耗、低成本与环境融合的聚落营建模式,成为研究我国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原型的“地域基因”库[1-5]。虽然陕北小城镇的居住建筑是人类在与大自然不断抗衡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积聚人们智慧的物质形态。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方式的变革,既有的居住形态受到巨大冲击,成为提升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瓶颈,如何提高其适宜性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这里以志丹县新型窑洞为例,对陕北小城镇居住建筑适宜性进行了研究。
1陕北小城镇居住建筑现状分析
志丹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洛、周、杏三条河流由西北向东南纵贯县域。境内土地广袤、矿藏丰富,素有“山保安、米粮川、牛羊满山”之称,属暖温带温凉气候区,又处于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的过渡地带,四季明显。志丹县域内部多样的地貌类型,不仅有利于农业多样经营,而且对城镇、交通建设、工业布局以及旅游业发展也十分有利。
志丹县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住宅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归根结底也就是不同时期人们生活需求与居住模式和住宅设计之间所直接体现的矛盾。通过这些分析,有利于我们掌握在社会外部条件作用下住宅发展的阶段性变化,以便研究居住模式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1.1自有自建住宅
1)窑洞。志丹县的窑洞住宅已经经历了很多代的发展,从单孔窑洞、两孔窑洞、三孔窑洞到多孔窑洞,从单层窑洞、双层窑洞再到多层窑洞(图1),窑洞在志丹县始终有着其顽强的生命力。这种居住形式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一直不曾衰落。
窑洞住宅之所以受居民欢迎,是因为这种居住方式除了有很多便于居住的物理因素(如冬暖夏凉等)外,主要还是因为因地制宜、建造方便、成本低廉、施工周期短、维护费用低等因素。通过调研我们发现2005年在志丹县县城内开凿一孔窑洞的费用总和为1万~2万元(不含室内装修),需要工匠2~4人,时间大约为3周。
窑洞的优点得到了当地居民的认可,使得窑洞这种居住形式由单一住户开凿供自家居住,发展到几户、多户整体开发模式,在志丹县县城地理位置较好的地方,如城南或城北,很多住户由于自有土地面积较大,自行开发较为简易的立体窑洞。在满足家庭居住要求的同时对外租赁,不但租赁给个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