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研究南宋故都服务杭州经济-浙江政协
参政议政
研究南宋故都 服务杭州经济
——我为社会服务的几件事
□林正秋
1978年,我的第一篇研究南宋杭州的学术论文《南宋杭州的城市经济》,发表在杭州大
学(今合并入浙江大学)学报上。这篇论文的发表,成为我研究南宋故都杭州起步的见证。
第一篇论文的发表,决不是轻而易举的,是我数年来探索研究南宋杭州的成果。因为传
统史学的看法,对南宋是贬的多、肯定的少;但我认为从历史辩证的观点,既要看到朝廷决
策的重大错误,又要看到南宋时期六千万军民的抗金、抗元斗争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仍
应是南宋历史的主流,更应肯定;人民群众总是历史的主人。再者,南宋定都杭州的一100
多年,是杭州城市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又是杭州成为进入我国六大古都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
城的重要依据之一。杭州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我写好文章,自己修改推敲、誊抄就有5
次。文章定稿后,我也感到理论上创新难有把握,就送给吾师徐规教授,请他指导与修改。
徐规老师十分认真,不仅从文章结构,而且从文字上都作了推敲与修改,并鼓励我说:内容
不错,有新意,我推荐给杭州大学学报。学报编辑杨渭生教授看了之后,也感到论文内容不
错,有价值。经审查后,终于刊登在学报上。
文章发表后,杭州大学地理系主任,我国著名地理学家严德一教授说,这是一篇研究城
市经济地理的好文章。当他知道这篇论文是徐规教授推荐的,便不怕麻烦,请徐规师转告作
者。吾师徐规教授听了十分高兴,当晚,就把此事告诉我。我听了之后,真有说不出的高兴。
老师的指导、老一辈专家的鼓励与支持,即使是一句话,也成为我们中青年人前进的推动力,
应该牢记与衷心感谢。
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与思想解放,促进了我的学术研究思路的拓展;社会建设的需
要,促进了我研究内容的变化,即努力把乡土历史文化的研究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相结合。
这成了我研究南宋故都杭州的重点。在探索与利用南宋故都知识,为杭州的经济建设、文化
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服务的过程中,有几件事,是留下深刻印象的!
第一件事:杭州日报为我开辟《南宋故都》专栏
1983年正月,杭州日报资深编辑乌鹏廷先生邀请我为《杭州日报》开辟《南宋故都》专
栏,计划撰写40余篇短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南宋杭州的皇宫、朝廷政治、商业经济与文
化娱乐、岁节风俗等,充分肯定南宋定都对杭州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乌鹏廷先生十分认真,
开头写了编者按,每版内有3~4篇短文,如1月8日的首版共有4篇短文:南宋定都始末、凤凰
山东麓皇宫、望仙桥东的德寿宫、六部桥与中央官署。为报纸撰专栏,我还是第一次。这对
我研究南宋杭州是极大的鼓励。这个专栏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与好评。不久,《杭州日报通讯》
(1983.2.28)就刊登了读者的反映,即方永根《喜读富有特色的南宋故都一文》,称赞:
“这组文章写得好,富有特色”。
第二件事:为仿宋菜开发提供史料依据
1984年下半年,杭州饮食服务公司所属梦粱录与八卦楼茶馆先后开始研创仿宋菜,这是
研制南宋菜肴的起步。当时是八卦楼菜馆的经理徐海荣与厨师叶杭生(今为烹饪大师)首先
登门。我就把自己发表于1982年《中国烹饪》上的文章《南宋临安府(今杭州)的饮食》提
供给他们参考。紧接着,我就宋代饮食文化与名菜佳肴深入挖掘史料依据。经过半年的时间,
与厨师们共同努力,成功地仿制了几十味南宋名菜,既有宫廷菜,又有市民菜,一上桌就受
到了市民的好评。1985年5月,中国国际宋史研讨会在杭州召开,十多个国家与地区的80多
名专家学者都来到了八卦楼南宋风味厅品尝了仿宋菜。我作为仿宋菜历史顾问作了介绍与说
明。品尝仿宋菜时,国际宋史学术研讨会的组织者,我国宋史研究最著名的专家、中国宋史
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邓广铭先生与徐规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都十分赞赏。
研究南宋故都 服务杭州经济
邓广铭先生还即席赋诗一首:
我读南宋史,不知南宋味;
今晚八卦楼,方知宋菜美。
由于得到宋史专家的肯定,《人民日报》、《经济参考报》、《文汇报》、《光明日报》、
《浙江日报》与浙江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都纷纷报道,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与兴
趣。后来,日本、新加坡、美国饮食界的同行与旅客,纷纷来杭州考察与品尝800年前南宋
的宫廷菜与民间菜,促进了杭菜的创新,提高了杭菜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1987年3月,杭州日报资深编辑李如松先生登门采访我,并发表了专访报道《阅尽沙砾
觅真金——仿宋代饮食文化的发掘者林正秋》,开头说:
“当今
文档评论(0)